缩略图

化学抽象概念的具象教学策略

作者

范清

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

正文:

1. 引言

溯源化学学科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化学是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例到普适,从表象到原理一路发展起来的自然学科,所以学生除了认识宏观物质,要真正进入化学的科学殿堂必须对核心抽象概念和原理进行学习和理解,但这部分内容由于它的抽象性、陌生性和逻辑性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能再增加这些抽象概念的“神秘感”,一定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悉进行具象教学。

2. 具象教学策略的具体内容

2.1 概念情景问题创设

抽象概念的提出一定不能生硬,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这会产生畏难和陌生感的首因效应,所以抽象概念的提出一定要“落地”,我们可以采取具体的问题情景设置让学生明白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他就能较好的接受抽象概念的产生。这里我们可以用化学史实来创设情景问题,也可以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创设,比如在《气体摩尔体积》教学案例中,就是从实际问题解决出发:在疫情防控下,我们应该量取多少体积的氯气来和 400 克氢氧化钠配制“84”消毒液,这里就必须设计气体物质的量和体积的联系,从而就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 ------- 气体摩尔体积

2.2 概念具象类比

我们对于抽像概念的学习一定要激发其学生的想象力,但是人类的想象力更多的是联想的产物,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搭建好想象的“手脚架”,这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具象类比。有科学性的、有针对性的、有具象性的进行比喻和相似性对比,让学生在这种具象行为中寻找相似点和关联点,从而顺利过渡到对新的抽象概念的学习,实现从陌生到熟悉,从具象到抽象。如在《气体摩尔体积》案例中,学生一开始比较难想象气体分子的体积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这是一个很微观层面的东西,但是,当我把它类比成每个气体分子是一个排球、篮球或乒乓球,并画出图像之后,他们很快就能理解并得出气体体积主要是由分子个数、分子间间隔决定,与分子自身大小关系不大这样的微观科学结论。我又进一步用教学模型展示了 1 摩尔液体水和 1摩尔气体的具体体积大小对比,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学生更能体会到气体体积受压强和温度影响,与种类无关,为进一步接近抽象概念的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推理过程。

2.3 科学定义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具象类比、铺垫等等,但是还是不能忽略对抽象概念的科学定义。其实有了前面的步骤,这里对抽象概念的定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我们引导学生用科学专业的术语描述化学抽象概念,养成真正的学科素养。

2.4 概念具象应用

抽象概念一定要让学生应用和迁移,他们才能真正的掌握,问题的解决就是迁移和应用的最好途径,我们如何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概念,体现原理,学生从学到思到做这样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下来必将促进能力进阶,就像《气体摩尔体积》教学案例中,最后我回归到课题开始的问题,我们量取多少体积的氯气来制备消毒液,学生从茫然,到够建立气体物质的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引入新的物理量------ 气体摩尔体积的思想,再到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解决配置“84”消毒液这一实际问题,实现了抽象概念的真正掌握。

2.5 概念反思

抽象概念的学习最后阶段是要对整个学习过程和概念本身进行反思,深入明确概念的科学定义、适用范围和运用中的注意事项等等问题,这个过程可以利用实验结果、特殊情况、举例说明等方法证实或证伪。例如在《气体摩尔体积》课例中,我们定义气体摩尔体积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其中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22.4L/mol 学生在应用的时候会直接带入 22.4,但是昆明的状况明显不是标况,所以学生只有严格理解了概念,才会去查阅资料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唐力.化学探究式教学过程建构性特征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3):54—58.

[2] 胡久华. 王磊.(2021). 基于深度学习的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J]. 化学教育 , 42(1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