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泥土里的“小课堂”:幼儿园种植课程中自然探究与劳动意识的启蒙

作者

顾宇茜

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牌楼幼儿园 215400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种植课程在引领幼儿自然探究、启蒙幼儿劳动意识方面具备的价值、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施行策略,展示这座“源自泥土的小型课堂”所独具的魅力,为幼儿园种植课程里自然探究以及劳动意识启蒙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筑牢稳固根基。

一、幼儿园种植课程的价值

(一)助力自然探究能力培养

大自然堪称幼儿最出色的导师,而种植课程就像是为幼儿开启探索自然之门的一把钥匙。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幼儿会充满好奇地去留意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幼苗是如何生长的、花朵怎样盛开、果实又是怎样成熟的。他们会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为什么种子得埋到土里呢?”“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呀?”“为什么有的花白天开晚上合呢?”这些疑问正是幼儿自然探究意识开始萌发的体现。教师能够抓住这些时机,指引幼儿开展观察与思索。比如,安排幼儿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动情况,借助绘画、拍照等形式留下记录。在此进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能够得到切实锻炼。

(二)促进劳动意识启蒙

劳动属于人类生存与进步的根本,对幼儿劳动意识的培育理应从幼儿阶段就着手推进。种植课程为幼儿创设了参与劳动的具体情境,从土地翻松、种子播撒、浇水灌溉、施肥养护、杂草清除到最终收获等一连串劳动环节,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当幼儿亲手种下一颗种子,历经精心照料,看着它逐渐长大并收获果实时,他们会真切感受到劳动的不易与乐趣,知晓只有付出劳动才会有所收获。在集体参与的种植活动中,幼儿还会学会分工协作,有的承担浇水任务,有的负责清除杂草,共同为植物的茁壮成长而努力。这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而且让他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为幼儿劳动意识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1]。

二、幼儿园种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

部分幼儿园在设置种植课程时,缺少全面的规划和系统性的设计,经常是随意开展的。有时候仅仅是在某个季节让幼儿种植几盆植物,既没有清晰明确的教育目标,也没有连贯有序的活动安排。这样的种植课程很难汇聚起教育的综合力量,无法充分施展其在自然探究以及劳动意识启蒙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指导不够到位

在种植课程当中,部分教师没有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要么过度介入幼儿的活动,致使幼儿自主探究与劳动的机会被剥夺;要么完全放任自流,对幼儿提出的疑问和碰到的困难不给予回应。教师由于欠缺专业的指导手段,无法有效地引领幼儿开展观察、思考以及劳动,从而影响到课程最终的教育成效。

(三)种植环境和资源有限

部分幼儿园受限于场地条件,致使种植区域较为狭小,所种植的植物种类也较为单一,无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用于探究和开展劳动的素材。同时,种植过程中所需的工具、肥料等各类资源也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种植课程的顺利推进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幼儿园种植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设计课程内容

明确课程目标:依照幼儿不同年龄时期的特性及其发展面临的需求,设定自然探究以及劳动意识培育方面的目标,针对小班阶段的幼儿,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借助浇水、松土这类浅显的劳动,让他们感受劳动赐予的乐趣;就中班幼儿而言,就适量增添探究任务,好比观察植物生长和光照、水分之间存在啥联系;到了大班幼儿阶段,可以从头到尾经历从种植到收获的全流程,以此培养综合的探究能力跟劳动技能。恰当规划课程内容:结合不同季节特有的属性,挑选恰当的植物展开栽种,就像春天可以栽种向日葵、豆类等作物;夏天适合种西红柿、黄瓜之类的;秋季的时候可种萝卜、白菜等蔬菜;冬季就可以在室内种蒜苗、豆芽这些,把种植课程跟其他领域活动做有机融合,就例如在语言领域开展与植物相关联的故事讲述、诗歌朗诵活动;在艺术领域进行跟植物有关的绘画、手工制作活动。

(二)优化教师指导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依据种植期间出现的实际情形,构建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比如,当察觉到植物叶子发黄时,教师可以询问:“大家瞧瞧这棵植物的叶子出现了什么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借此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给予适度支持:在幼儿开展种植劳动的时候,教师应当给予适度的支持与协助,切不可进行包办代替。当幼儿遭遇困难之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示范等手段引导幼儿依靠自己去解决问题。例如,要是幼儿不清楚怎样正确浇水,教师便可以示范正确的浇水方式,并且告知幼儿浇水要把握适度原则,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鼓励自主探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激励他们主动进行尝试与探索。即便是幼儿的尝试最终失败了,也同样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使得他们能够从失败当中汲取经验。

(三)丰富种植环境和资源

拓展种植空间:全面挖掘利用幼儿园的庭院、阳台、走廊等空间区域,开辟出形式多样的种植区域,比如菜园、花园、种植角等等。可运用盆栽、地栽、悬挂种植等多种方式方法,让种植更具层次感与趣味性。丰富植物种类:依据幼儿的兴趣以及当地的气候状况,挑选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种植,涵盖蔬菜、水果、花卉、树木等。让幼儿在与各类不同植物的接触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自然知识。提供充足资源:准备足够的种植工具,诸如小铲子、小水壶、锄头等,并且保障工具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同时,提供适量的种子、肥料、土壤等种植所需要的资源,以满足种植课程开展所需[2]。

幼儿园种植课程作为一座“泥土里的小课堂”,在幼儿自然探究能力培养和劳动意识启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探索,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体会责任、合作和收获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韩阳." 亲自然" 教育下幼儿园种植课程的组织和实施[J]. 2024.

[2] 朱轶 . 亲自然 , 趣种植——幼儿园开展植趣课程的实践探索 [J].2024(7):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