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路径
孙辉
郯城县归昌乡中心小学 276122
摘要:在当今教育强调核心素养培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意义重大。它突破学科界限,将多元知识有机融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素养。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从资源整合、任务驱动、情境创设三个关键维度出发,深入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积极探索契合核心素养要求的跨学科阅读教学新路径,力求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学生在跨学科阅读中收获更全面的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跨学科学习应立足语文学科本质,通过联结多学科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当前,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仍面临学科融合表层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问题。本文结合文献研究成果,从资源整合、任务驱动、情境创设三方面探索教学路径,旨在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深度协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进阶发展。
一、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教学目标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跨学科阅读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它以语文学科为根基,深度挖掘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精心设计多元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起融合多元知识的桥梁。
以《蟋蟀的住宅》教学为例,教师可构建多维度的跨学科阅读策略。在科学知识融合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蟋蟀的生活环境,促使他们结合科学课所学剖析蟋蟀栖息地的特点。学生积极投入实地观察与资料查阅,了解到蟋蟀选择住址时,会综合考量排水性、隐蔽性、温度等诸多因素,从而深刻理解了课文中“慎重选择住址”背后的科学逻辑。这一过程不仅实现了语文与科学知识的巧妙迁移,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科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视角去解读文本。艺术创作融入也是重要策略之一。美术创作环节为课堂增添了艺术活力。教师鼓励学生绘制蟋蟀的“住宅设计图”,并标注洞穴结构。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画笔勾勒出蟋蟀住宅的精巧模样。在绘制过程中,他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与图文表达能力。每一幅设计图都闪耀着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与艺术创造力,实现了语文与艺术学科的有机融合。语言实践则是跨学科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说明性语言描述蟋蟀的建造过程。学生们在交流中思维碰撞,不断完善自己的表达。这一过程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使他们学会用准确、清晰的语言阐述复杂事物,提升了语文素养。教师还可以设计拓展活动,如让学生根据对蟋蟀住宅的了解,撰写一篇科普小短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跨学科整合能力。通过科学探究、艺术表达与语言实践等多元策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在跨学科学习中,实现了观察力、创造力及跨学科整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设计驱动任务,激发深度学习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驱动性任务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开启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的大门,为跨学科阅读教学注入新活力。
以《落花生》的教学为例,通过巧妙设计问题链与开展项目式学习,可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精心设计问题链是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关键策略之一。教师需构思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视角深入探究文本。“落花生的生长过程与哪些自然条件相关?”此问题将学生引入科学领域。学生为寻找答案,主动查阅资料、请教专业人士,了解土壤、水分、光照等对花生生长的影响,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作者为何借花生喻人?蕴含怎样的价值观?”这一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道德与法治内涵。在探讨中,学生领悟到做人要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何设计‘花生种植计划书’?”该问题紧密联系劳动教育。学生需综合考虑种植时间、种子选择、田间管理等多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规划能力。开展项目式学习则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组织学生模拟种植花生,让他们亲身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学生认真记录生长日志,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花生生长的每一个重要瞬间,锻炼了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收获季节,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统计产量,分析种植过程中的得失,实现了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最后,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成果,将语文、科学、数学、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综合素养。
三、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情感共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跨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结。
以《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通过融合历史等学科,为学生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能让他们在情境中深刻领悟知识,提升核心素养。在历史情境营造上,教师可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播放圆明园复原动画。当学生看到美轮美奂的宫殿建筑、栩栩如生的艺术珍品时,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之中。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圆明园的建筑艺术与文化价值,让他们明白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教师话锋一转,引导学生思考“毁灭”背后的历史教训。在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下,学生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国弱则民受辱”的道理,历史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增强。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教师可开展“如何守护文化遗产”的辩论赛。这一活动融合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正方强调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反方则从现实角度出发,探讨保护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他们不仅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制作关于圆明园历史变迁的手抄报或电子海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文字撰写,运用美术知识进行版面设计,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以学科融合为关键纽带。通过精心整合多元资源、巧妙设计驱动任务、生动创设学习情境,成功构建“语文 +”教学模式。此模式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跨学科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实践验证,该跨学科路径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运用、思维拓展、审美鉴赏等综合能力,为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梦姣.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J].江西教育,2023(39):51-53.
[2]蔡春龙.教材论视角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主题的溯源与确立[J].福建教育,2023(36):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