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采编必备的艺术性

作者

张立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新疆昌吉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新闻采集、编辑、发布方式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1]。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观众对新闻作品的期待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创新意识和艺术素养,将艺术性贯穿于新闻采编的全过程。

一、新媒体语境下艺术性新闻采编的必要性

1. 提升新闻作品的感染力

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海洋中,新闻作品如何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与思考,艺术性扮演着关键角色。优秀的新闻作品不应仅止于事实的陈述,而是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生动形象的描绘、独特视角的选择,将枯燥的事实蕴注以情感色彩,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艺术性赋予新闻作品以感染力,让受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获得审美体验,从而将新闻事件内化为心灵的震撼与启迪。

2. 增强新闻传播的竞争力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如何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艺术性是新闻作品的重要竞争力。具有艺术性的新闻作品不仅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更能通过独特的艺术魅力留住受众,增强受众的黏性。同时,艺术性也赋予了新闻作品以更强的传播力,能够激发受众的二次传播欲望,扩大新闻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因此,艺术性是新闻传播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重要利器。

二、内容创新:艺术性的内在体现

1. 主题选择的独特性

艺术性新闻采编对主题选择的独特性有着独特的追求。优秀的新闻作品不应止步于平庸无奇的主题,而是应当着眼于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发掘那些蕴含深刻内涵、引人入胜的主题。传统新闻报道往往侧重于时事政治等宏大主题,而艺术性新闻采编则更加注重发现生活中的微观之美,挖掘平凡中的不平凡,让受众在熟悉的事物中获得全新的感受和启迪。独特的主题选择不仅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更能引发受众的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2. 视角设置的新颖性

艺术性新闻采编对视角设置的新颖性有着独到的追求。优秀的新闻作品应当超越传统的单一视角,努力为受众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视角体验。新颖的视角设置不仅能够避免新闻作品的同质化,更能为受众带来全新的思考视野和感受角度。例如,将一个社会热点事件置于不同的时空背景下观察,或是从事件的边缘人物视角出发讲述故事,都能为受众带来别开生面的体验。新颖的视角设置可以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语言运用的生动性

语言是新闻作品的载体,语言的生动性是体现艺术性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新闻作品应当摒弃枯燥乏味的官样文体,而是运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调的语言,将平凡的事物注入诗意的气息。生动的语言不仅能够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和亲和力,更能为受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例如,通过精心遣词造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 ; 或是借助诗意的比喻修辞,为平凡事物增添艺术魅力。语言的生动性能够拉近新闻作品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提升新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形式创新:艺术性的外在呈现

1. 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形式日益多元化,单一的文字或图像已难以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多层次需求。因此,艺术性新闻采编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元素有机融合,为受众呈现丰富多彩的信息体验。例如,在报道一场重大赛事时,不仅需要生动的文字描述,更需要图像、视频等视觉元素的辅助,让受众身临其境般感受赛场的激烈气氛; 在讲述一个感人故事时,也可以借助动画的手法,将平面的文字与图像注入动态的生命力。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多种感官,提升新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 审美体验的优化提升

艺术性新闻采编的最终目标,是为受众提供优质的审美体验。因此,在形式创新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审美体验的优化提升。首先,要注重新闻作品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使不同的表现元素相互呼应、相得益彰,避免出现失衡和矛盾的情况。其次,要注重新闻作品的细节把控,追求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让受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层层递进的审美体验。再次,要注重新闻作品的互动性,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体验空间,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只有不断优化和提升审美体验,艺术性新闻采编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和意义。

四、传播创新:艺术性的传播策略

1. 传播渠道的多元化选择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艺术性新闻采编应当与时俱进,主动拥抱新兴传播渠道,实现渠道多元化选择。传统媒体渠道如报纸、电视等固然不可或缺,但新媒体渠道如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也应当得到充分重视。不同渠道的选择应当基于受众的使用习惯和偏好,精准触达目标受众群体。同时,还应当注重不同渠道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协同传播,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传播格局,最大限度地扩大新闻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2. 互动交流的深度融合

艺术性新闻采编不应将新闻作品视为单向输出,而应当重视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实现双向沟通。新媒体技术为新闻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新闻工作者应当主动融入其中,与受众进行深度互动。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平台,及时了解受众对新闻作品的反馈和建议,并将其融入到后续的创作中 ; 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受众参与到新闻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吸纳受众的观点和想法,让新闻作品真正体现受众的心声和需求。只有实现新闻与受众的深度融合,艺术性新闻采编才能真正触达受众的内心,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3. 受众体验的个性化定制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个性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艺术性新闻采编应当顺应这一趋势,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体验。首先,可以根据受众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等,对新闻内容进行个性化推荐和定制,使每一位受众都能获得与自身契合的新闻体验。其次,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为受众提供自主选择和个性化设置的空间,让受众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调整新闻作品的呈现形式和交互方式。再次,还可以尝试将受众融入到新闻创作的过程中,让他们参与到主题选择、视角设置等环节,从而获得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体验。只有不断优化和个性化受众体验,艺术性新闻采编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受众,实现新闻传播的最大化。

五、结语

在新媒体语境下,艺术性已成为新闻采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内容、形式和传播的创新,新闻作品将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升新闻传播的竞争力。新闻工作者应该重视艺术素养的培养,将艺术性贯穿于新闻采编的全过程,不断推动新闻事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 琰 . 基 于 融 媒 体 的 新 闻 采 编 工 作 创 新 路 径 [J]. 采 写编 ,2024,(1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