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中教师观察与支持策略的行动研究

作者

张馨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幼儿园 065001

引言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表现出动态开放的特性,它依照幼儿的兴趣趋向,发展需求以及行为表现来设计,并且经过持续改良做到内容和形式上的更新,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的观察与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系统的观察有益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准及其兴趣走向,从而给课程规划提供科学的支撑,恰当的支持手段能够有效地推进教学活动,促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全方位的进步。

一、教师在观察与支持生成性课程应把握的原则

(一)动态性原则

生成性课程因为动态特征,对于教师观察与支持策略提出了灵活性和即时响应的要求,生成性课程属于一种持续发展的教育实践,其推进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幼儿兴趣改变,突发事件等不可预测的情况都会影响到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准确把握课程生成的新机遇,并且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观察重点和干预手段,当幼儿在户外活动期间对某种昆虫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既定的教学计划,促使幼儿参与到有关主题的深入探究活动中去。

(二)合作性原则

生成性课程的运作要塑造包含师幼互动与同伴协作的运作体系,在这个过程里,教育者应努力创建以幼儿为主导的平等对话平台,激起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集体交流来推进知识建构,教师团队要加深横向协作和资源统筹,通过联合分析观察数据,一同制订干预方案等方法来推进协同育人发展,主题活动环节中,跨班级教师可通过联合研讨来明晰教学目的,改良资源调配,给儿童营造出多种且有难度的学习环境。

(三)反思性原则

反思作为一种推动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生成性课程时发挥着显著作用,教师需要将自我行为、策略选择等方面纳入审视范围中来查找问题并加以弥补,使观察、指导工作得以改善,每节课结束时教师可结合自身存在的漏洞或是帮助策略上的短板展开详细分析,并据此形成可行的修正办法,供以后的授课活动中参考借鉴之用。

二、教师观察与支持策略应用在幼儿园生成性课程中的有效策

(一)核心策略的提炼与目标明确化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幼儿自己探究、发展的重要角色,只有教师能够通过细心地观察发现幼儿活动时的兴趣与需求,才能设计出针对幼儿且可以执行的操作性很强的干预活动并且能够对幼儿达成的目标进行陈述,“春天的发现”主题活动中,教师通过在日常的活动过程中能够发现幼儿对春天植物生长的了解有很浓厚的兴趣,因而教师可将活动目标定为带领幼儿通过实践来感受植物生长的条件,同时锻炼幼儿的观察与责任感。在实施的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开始之前做好所有必要的材料,并在活动中向幼儿进行详细的播种技巧,例如如何合理的定好穴、种子怎么放置以及种子上面应该盖上多少土等。幼儿完成种植实践之后,教师带领他们制作观察记录表,把植物生长周期里的一些关键数据加以整理,比如植物萌发所需时间,叶子数量以及颜色改变等情况,教师不断推动幼儿去主动探究,诸如“不同的种子为什么会存在发芽快慢的差别”,“植物为什么需要接受阳光照耀”之类的问题被提出来,然后让幼儿把自己想法和研究成果拿出来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提高了用科学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情感。

(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及教学资源整合

教育理论是教学实践的主要指导方针,而教学实践又为教育理论的检验提供了事实根据并实现了它的价值转换,在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将先进的教育观念同具体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理论的引导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整合各种资源,以充实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拿“我们的城市”这个主题探究来说,教师依照幼儿对周围环境感兴趣以及他们对城市功能运转机制感到好奇的情况,设计出一种把传统的图文资料和 AR技术相融合的数字化互动教学计划,这种新的混合形式既有助于幼儿深入领会城市的空间构造,又给幼儿营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进而有效地推动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虚拟城市教学模式给予幼儿一种直接接触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通过模仿各种交通工具在路网里动态行驶的情形,幼儿可以深刻体会交通规则的意义,而且凭借对建筑布局的观察和剖析,加深对各类建筑功能属性及其美学价值的认识,这种崭新的教育方法,极大唤起了幼儿的学习热情,明显改善了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设计互动任务以构建高效学习环境

生成性课程以幼儿为主体,依靠同伴互动,师幼互动以及环境整合来达成知识构建与能力培养,其间,教师要精心规划多种交互环节,促使幼儿树立合作意识并营造出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小小发明家”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凭借对幼儿创新潜能的深刻认识,可以安排“未来交通工具设计”任务,促使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并制作实物模型,当实施此任务时,教师先帮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促使他们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随意组合,并围绕共同目标展开方案探讨和分工合作。研讨环节时,教师重点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有些幼儿提出空中飞行汽车的设计设想,另外一些则构想出水下航行潜艇的概念方案。在制作模型阶段,教师通过不断巡查实施个性化指导,并且给予及时的技术援助来帮助解决问题,改善作品质量,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既推动了幼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又提升了同伴间的协作交流意识,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进而形成起积极向上的教育生态体系。

结束语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实施效果如何,幼儿综合素养能不能有所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运用观察与支持策略是否恰当,从动态性,协作性和反思性这几个原则出发,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生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从而灵活调整观察与指导具体手段。明确核心目标,整合教育理论与实践资源以优化配置,创造互动性强的任务情景来营造高效学习氛围等等这样一些实际途径,在此情况下可以有效调动起幼儿学习兴趣以及其主体意识,生成性课程的质量也势必会得到很大提升,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日常工作中持续探寻并改进有关策略,以更加全方位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需求为目标准循,推动幼儿园生成性课程体系得以不断改进与革新。

参考文献

[1] 李晓霞 . 幼儿教师游戏观察与支持的现状与提升路径 [J]. 集美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21,22(06):28- 36.

[2] 郑凌萍 . 幼儿园教师观察与支持能力的发展策略探究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10):7- 9.

[3] 李鸿 . 幼儿园教师游戏观察能力提升的行动 [J]. 亚太教育 ,2025,(06):39-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