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徐勇健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314500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形式,在输血前做好输血检验尤为重要,这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途径 [1]。近年来,输血检验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这是减少输血相关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径。站在患者的角度看,输血检验则被视为保障患者用血安全的重要一环,输血检验中自然需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2]。质量控制是工业生产中一种基本的管理方式,本次研究中将质量控制引入到输血检验中具有较高可行性,同时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以本院 2024 年 11 月 -2025 年 4 月 A 院与本院共 120 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就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A 院输血的 6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期间并未开展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将本院输血的60 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并对输血检验进行质量控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到本次研究中。经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输血检验管理

对照组输血检验管理中按要求核对患者年龄与血型等信息,检查血液外包装是否完整。完成初步核查工作后进行输血、配血,检验完成后进行详细记录。

1.2.2 实验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

实验组输血检验中进行质量控制,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2.2.1 细致检验与核查

对血液进行细致检查,取得检查结果后细致分析血液谷丙转氨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肝表面抗原。通过细致检验发现潜在的传染性疾病,对问题血液进行标注与记录,通过检查与核查的方式把好质量关[3]。

1.2.2.2 规范进行血液标本使用管理

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指导,对血液标本使用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提升血液标本使用管理的规范性,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以此避免溶血、稀释等问题的产生。

1.2.2.3 强化血型实验室管理

定期对血液检验所需使用的仪器、试剂等进行检查,发生血液污染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等处理,同时细致分析血液污染原因。定期组织血液检验人员进行研讨式学习,增强输血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意识,做好安全事故原因分析与阶段性总结等工作。

1.2.2.4 二次校对并记录

二次进行输血检验相关数据、信息校对,确保相关数据、信息准确无误。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记录,完成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

1.3 观察指标

1.3.1 输血满意率

基于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输血满意情况,根据问卷分数将满意状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非常满意例数 + 满意例数)/ 每组例数 ×100%= 输血满意率。

1.3.2 输血错误率

将血型鉴定错误、交叉配血错误、输血不良反应作为输血错误,输血错误例数/ 每组例数 ×100%= 输血错误率。

1.4 统计分析

基于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 )数据处理中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 (n/%) )采用 χ2 检验, P<0.05 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满意率

进行质量控制后,实验组输血满意率为 98.33% ,高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输血满意率对比【n( (%) )】

2.2 两组患者输血错误率

进行质量控制后,实验组输血错误率为 3.33% ,低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输血错误率对比【n (%) )】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方式,输血会对输血治疗安全性及患者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4]。输血检验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途径,在输血检验中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质量控制,以此确保用血安全。

在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中,细致检验与核查、规范进行血液标本使用管理、强化血型实验室管理、二次校对并记录这四项质量控制措施间具有密切联系,从上述几个角度进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质量控制的全面、系统,同时也可以提升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有效性。细致检验与核查可以帮助检验人员发现血液问题,规范进行血液标本使用管理、强化血型实验室管理可以较大程度上避免流程不足导致的血液质量问题产生,二次校对并记录是提升质量控制强度的重要途径[5]。多角度进行质量控制后,输血检验中质量控制系统性优势会更为明显,质量控制系统性优势的凸显有助于质量控制效果提升,进而为用血安全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系统进行质量控制后,实验组输血满意率为 98.33% ,高于对照组;同时,输血错误率仅为 3.33% ,低于对照组,P 均小于0.05。

综上所述,输血检验中进行质量控制十分重要,质量控制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提升输血满意率这一层面,也体现在降低安全事故产生风险这一层面。因此,在输血检验中需要进行全面、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以此提升输血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华容 , 池春燕 . 质量控制模式在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的效果[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4,30(12):2239-2240,2245.

[2] 王冬 . 影响临床血液检验质量因素的分析 [J]. 当代医药论丛 ,2024,22(17):92-95.

[3] 耿鹏 , 赵秀萍 . 血站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方法探讨[J].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35(11):70-72.

[4] 徐庆华 , 徐靖茹 . 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处置 [J]. 医药前沿 ,2024,14(34):144-146.

[5] 张岳香 , 方镇宁 . 社区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及结果管理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39(5):223-225

作者简介:徐勇健 19971208. 男,汉,桐乡市,本科,检验师,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