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作者

肖欢

重庆益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铜梁鼎瑞分公司 402560

一、引言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背景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员工价值观多元化、企业文化凝聚力不足等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为本”“和合共生”“自强不息”等理念,为企业提供了精神支撑与价值引导。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机融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文化的力量增强企业的软实力,推动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性

(一)核心理念的现代价值

① “诚信”思想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言必信,行必果”是诚信思想的核心。在企业中,诚信是立足之本。如海尔集团创业初期,张瑞敏砸毁不合格冰箱,以“零缺陷”理念树立诚信口碑,奠定了品牌发展根基。这一行为将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理念融入企业经营,使海尔赢得市场信任,成为全球知名企业。 ② “和合”文化对企业团队建设的促进:“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有助于营造和谐团队氛围。华为公司在团队管理中,注重尊重员工差异,鼓励不同部门、不同背景的员工协同合作。通过建立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华为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了高效协作,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③ “自强不息”精神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联:“自强不息”激励企业不断创新。比亚迪集团秉持这一精神,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从传统汽车制造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经过多年努力,比亚迪在电池技术、电动汽车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佼佼者。

(二)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塑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员工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青岛啤酒将“工匠精神”与传统文化结合,通过讲述品牌百年传承故事,让员工深入了解企业文化背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形成了“责任、创新、诚信”的共同价值观,提升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价值观引导:构建文化型考核体系

将“诚信”“责任”“创新”等理念纳入员工行为准则与考核体系。如国家电网制定《员工道德规范》,明确将诚信履约、社会责任履行等指标与绩效挂钩。某省电力公司在农网改造项目中,将“工匠精神”考核指标细化为工程质量合格率、客户满意度等,推动员工以传统文化价值观为指引,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文化浸润:多维场景渗透传统智慧

① 主题培训深化文化认知:三一重工开展“鲁班文化与现代制造”主题培训,邀请非遗传承人讲述传统工艺中的精益理念,结合企业智能制造案例,引导员工理解“精益求精”的内涵。培训后,员工提出的工艺改进建议同比增加 3 0 % ,产品不良率下降 1 5 % 。 ② 文化载体传播传统智慧:同仁堂在门店设置“中医药文化墙”,展示《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念与传统炮制工艺流程图,使员工与客户直观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内部刊物《同仁堂人》开设“文化典故”专栏,连载《本草纲目》中的经典故事,强化员工对“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价值观的认同。

(三)活动创新:传统节日与现代管理结合

① 文化研讨促进管理创新:阿里巴巴举办“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思维”研讨会,邀请学者解读《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管理哲学,探讨如何将“柔性管理”理念融入互联网企业的敏捷组织建设。参会员工提出的“生态协同”管理模式,已应用于企业多个业务板块。 ② 节庆活动强化文化认同:顺丰速运在中秋节开展“家书传情”活动,组织员工书写家书并免费寄递,同时举办“中秋文化讲堂”,讲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活动增强了员工的情感连接,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有效的提升。

(四)案例借鉴:传统文化解决实际问题

① “和合”文化化解内部矛盾:某制造企业曾因部门间资源争夺引发协作低效问题。企业引入“和而不同”理念,通过跨部门团建活动、设立“协同创新奖”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全局意识。如生产部与研发部联合开展“工艺优化大赛”,共同解决了 12 项长期存在的技术瓶颈,部门协作效率提升 4 0 % 。 ② “自强”精神驱动技术突破: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自强不息”为动力,组建“高铁工匠创新团队”,传承传统工匠的钻研精神。团队攻克了高铁牵引变流器核心技术难题,使我国高铁关键部件国产化率从 3 0 % 提升至 9 0 % 以上,推动了中国高铁的自主创新

发展。

四、当前面临的挑战与优化建议

(一)主要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差异,导致衔接不畅。传统文化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而现代企业管理强调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这种差异使得在将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时,难以有机融合,影响效果。此外员工的教育背景、文化程度和生活经历不同,导致部分员工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较低,甚至存在误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也不高。一些员工更倾向于现代西方管理理念和文化,这使得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面临阻力,难以引起员工共鸣和认同。

(二)优化对策

为了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选择适配的文化元素。科技企业可侧重“创新”“自强不息”等文化元素,将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制造业则突出“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引导员工树立严谨工作态度和品质意识。同时企业要利用数字化手段增强文化传播的吸引力,通过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短视频,如传统文化故事讲解、企业运用传统文化案例展示等,并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吸引员工关注。此外搭建互动学习平台,设置在线讨论、答题竞赛等互动环节,打破传统传播局限,提高员工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同度。企业还需建立动态反馈机制,通过定期问卷调查、员工座谈会、绩效评估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了解传统文化融入在员工价值观塑造、团队协作、企业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据此调整优化融合策略,解决存在问题,提升融合质量,使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五、结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诚信”“和合”“创新”等理念在提升员工凝聚力、驱动企业创新发展中成效显著。尽管面临文化衔接与认知差异等挑战,通过行业适配、数字赋能与动态评估等策略,可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未来,企业需在传承中创新,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同时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俊辉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思政工作的路径探索 [N]. 江苏经济报 ,2025-05-23(T05).

[2] 刘毅伟 . 国有企业思政品牌建设与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J].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24,(12):183-184.

[3] 奚澈 . 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意义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4,(0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