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作者

魏莹莹

冠县武训实验小学  252500

一、引言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需以“激发运动兴趣”为核心,通过游戏化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走、跑、跳、投等基本身体活动技能,培养安全运动意识。小学低年级学生(1-2 年级)年龄多在 6-8 岁,生理上骨骼柔软、肌肉力量较弱,心理上对具象、趣味化的活动具有天然好感,对抽象的技能讲解接受度较低。体育游戏作为连接“趣味活动”与“技能教学”的桥梁,既能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当前部分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游戏设计与教学知识点脱节,且缺乏对低年级学生特殊需求的考量。基于此,本文聚焦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具体知识点,探索体育游戏的精准设计与应用路径,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现状

当前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游戏设计同质化严重,多数教师依赖“追逐类”“接力类”等传统游戏,缺乏与“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具体知识点的结合,导致游戏与教学目标脱节;二是游戏难度设置不合理,部分游戏未考虑低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如要求学生完成复杂的跳跃动作,既易引发安全问题,又会打击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三是游戏评价单一,教师多以“是否完成游戏”为评价标准,忽视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安全意识的评估,难以发挥游戏的教学价值。

三、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基于器材创新改造,强化“器材使用技能”教学

教师可结合小学低年级“器材安全使用”知识点,对传统体育器材进行创新改造,设计针对性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器材使用技能。低年级学生对色彩鲜艳、形态可爱的物体更感兴趣,教师可将普通的体操垫改造为“彩虹安全垫”,在垫子上绘制不同颜色的区域,并标注“站立区”“跳跃区”“爬行区”;将跳绳缠绕成“动物造型绳圈”,如圆形的“小蛇圈”、方形的“小熊圈”。在游戏设计上,教师可开展“彩虹垫闯关”游戏,要求学生根据垫子上的区域提示,在“站立区”站稳、在“跳跃区”完成单脚跳、在“爬行区”匍匐前进,同时讲解“如何安全站立在垫子上”“跳跃时如何避免摔倒”等器材使用要点;开展“动物绳圈找家”游戏,让学生手持“动物造型绳圈”,根据教师指令将绳圈放在指定位置,同时强调“手持绳圈时避免挥舞”“放置绳圈时轻拿轻放”等注意事项。

(二)围绕规则梯度设计,融入“规则意识培养”知识点

教师应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规则理解能力较弱”的特点,围绕“规则意识培养”知识点,设计梯度化的游戏规则,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并遵守规则。低年级学生对复杂规则的接受度较低,教师可将游戏规则分为“基础层”“提升层”“挑战层”三个梯度,每个梯度对应不同的规则要求与教学目标。以“障碍跑”游戏为例,基础层规则为“学生绕过 3 个障碍物,不触碰障碍物即可完成游戏”,主要帮助学生理解“不触碰障碍物”的基本规则;提升层规则为“学生绕过 3 个障碍物,且需按照‘走 - 跑 - 跳’的顺序通过障碍物”,在基础规则上增加“动作顺序”的要求,强化学生对“动作与规则结合”的理解;挑战层规则为“学生两人一组,绕过 3 个障碍物,需相互提醒不触碰障碍物,且完成时间不超过 1 分钟”,增加“合作提醒”与“时间限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规则执行力。在游戏开展前,教师需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各梯度规则,并通过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游戏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规则遵守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耐心引导,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对完成游戏的重要性”;游戏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享“如何遵守规则”,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

(三)结合技能情景融合,落实“基本身体活动技能”教学

教师可结合小学低年级“基本身体活动技能”知识点,如走、跑、跳、投等,设计情景化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掌握技能。低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情景化游戏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技能要点。以“跳跃技能”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小兔子采蘑菇”的情景,在场地内放置不同高度(10cm-20cm)的“蘑菇”(用彩色塑料片制作),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扮演“小兔子”。游戏规则为“小兔子需跳过‘小土坡’(用积木搭建的 10cm 高障碍),到指定区域采摘‘蘑菇’,然后跳回起点,将‘蘑菇’交给下一位‘小兔子’”。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讲解“跳跃时膝盖弯曲、双脚同时发力”的技能要点,并示范正确的跳跃动作;针对跳跃动作不标准的学生,教师可进行一对一指导,如帮助学生调整膝盖弯曲的角度、感受双脚发力的力度。

(四)依托安全动态预警,渗透“安全运动意识”知识点

教师需结合小学低年级“安全运动意识”知识点,如“避免碰撞”“正确摔倒”等,在体育游戏中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低年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游戏中的安全隐患较多,动态预警机制能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问题。以“追逐类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为例,教师可在场地内设置“安全区”(用彩色胶带标注),并安排2-3 名“安全小卫士”(由学生担任),负责观察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情况。游戏规则中增加“遇到碰撞风险时,可快速跑向‘安全区’躲避”“‘小鸡’被‘老鹰’追逐时,避免推搡同伴”等安全要求。在游戏开展前,教师需讲解“如何识别碰撞风险”“进入‘安全区’的正确方式”等安全知识点,并示范“正确摔倒”的动作(如膝盖先着地、双手撑地);游戏过程中,“安全小卫士”若发现学生有碰撞迹象或推搡行为,需立即大声提醒“注意安全”,教师也需实时观察场地内的情况,对危险行为及时制止并纠正;游戏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游戏中遇到了哪些安全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安全运动的重要性。

四、结语

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核心在于“精准对接教学知识点”与“契合学生身心特点”。本文从器材创新改造、规则梯度设计、技能情景融合、安全动态预警四个维度,提出了基于具体知识点的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游戏设计,如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异,优化游戏难度;结合季节变化与教学进度,更新游戏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婷 . 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化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4,(12):51-52+54.

[2] 陈祝豪 . 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 [J]. 全国优秀作文选( 教师教育 ),2023,(06):40-41.

[3] 张兵 . 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3,(2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