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小学音乐唱游课的教学实践探究
高涵
济南大学 250022
自 2017 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教育部系统性推进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逐步构建起覆盖课程建设、师资培养、资源开发、实践创新的全链条教育体系。2024 年2 月19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的通知》,正式确立全国 31 个省份共 184 所中小学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标志着 AI 教育进入规模化、标准化实施阶段。唱游课作为培养儿童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美育课程,需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与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AI 赋能小学唱游课的优势
(一)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通过 AI 智能工具可自动生成教案、实时监测学生节奏与音高的准确性,并辅助课堂管理,大幅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备课及教学压力。教师使用 AI 工具能够快速搜索优秀的教学资源,并对其提炼整合,大量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提升教师获取的信息质量,教师通过对优质资源的借鉴学习生成精品教案,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二)深化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低学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需要借助各类辅助工具,将音乐及其内涵客观具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AI 赋能音乐课能及时的将课堂中的抽象音乐概念具体化、图像化,高效的及时反馈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艺术表现力及创新实践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对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
、《数鸭子》的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数鸭子》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亲又亲》中的一首歌唱课,由念白和歌唱两种音乐形式组成,节拍为规整的 4/4 拍强弱律动明显,节奏由简单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构成,调式调性则采用富有民族性的五声宫调式 , 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音符组合接近汉语的语言韵律,易于低学段的学生掌握音高。歌词以儿童的视角描述鸭群游过大桥,儿童数鸭子的画面,音乐情景生动、活泼,唤起学生爱自然、爱动物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需采用游戏化教学,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和实践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创造,同时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价值与文化价值。
三、AI 工具在《数鸭子》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AI 赋能唱游课为的是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性,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用数字化的手段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跟深层的刺激学生的审美感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辅助教师,减轻教师的重复性教学负担。
游戏:“小鸭子过大桥”。教师在行者 AI 平台的自由节奏训练界面中预设《数鸭子》的节奏节拍,组织学生列队,鼓励学生自主发挥想象,模拟小鸭子的行进状态,教师以双臂展开模拟“大桥”的形态,学生扮演“小鸭子”,用“嘎嘎”拟声模仿《数鸭子》歌曲的节奏,依次“游过”教师扮演的大桥下,师生游戏互动时,行者AI 进行智能检测,实时生成可视化反馈图谱,反馈学生游戏时的节奏韵律是否准确,教师根据检测结果指导、纠正学生的节奏,加深学生对《数鸭子》中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的认识
(二)智能编创
一年级的低龄学生编创能力弱,传统音乐课堂难以实现旋律编创。受限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难以独立完成音调组合等音乐编创任务,导致常规的课堂仅能开展肢体律动等简单的动作模仿活动。而AI智能辅助的唱游课程为这一教学难题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让低龄学生脑海中丰富的想象转化为旋律成为可能。
1. 旋律编创
低龄学生对音高概念较为模糊,对旋律起伏发展不敏感,因此无法独立完成旋律的创编。行者 AI 的互动编创功能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现实难题,AI 平台提供不同节奏节拍的编创模板,并根据不同编创模板的主题,在相对范围内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音高选择,突破了低学段音乐课堂难以开展系统性旋律编创的教学瓶颈,且通过人机交互的即时反馈机制形成创作闭环,构建起沉浸式互动音乐编创课堂。
2. 歌词编创
相较于旋律编创对抽象音乐思维的较高要求,歌词创作因植根于语言表达体系而更易于学生编创。教师引导学生对动物主题展开联想,模仿《数鸭子》的歌词进行仿写并演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的词汇组织、韵律感知能力可自然迁移至歌词仿写。
三、AI 赋能唱游课的教学启示
人工智能融入小学音乐唱游课堂,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化解了唱游课长期面临的教学压力与形式单一困境。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全年教学,极易陷入重复游戏和备课疲劳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AI 工具如“豆包 AI”等能高效检索、整合出优质教学资源,甚至能够根据教师需求智能生成演示文稿,极大的释放了教师的重复性劳动时间,让教师能将精力转向更具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指导。这使得教师能够持续引入新鲜元素,避免课堂僵化,保持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投入。
结语
随着艺术教育改革的推进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音乐教育领域正处于技术赋能音乐教学转型的重要阶段,AI 技术的引入为小学音乐唱游课的教学设计与核心素养培育注入了创新活力。本文以人音版小学唱游课《数鸭子》为例,初步探究了 AI 技术赋能唱游课堂的可行性及其教育价值,革新了传统唱游课的教学模式。借助现代技术及云端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龚宁 . 小学音乐唱游课的设计与应用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1, (16):87-88.
[2] 卜晓静. 新课标下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音乐唱游课[J]. 琴童,2023, (17):42-44.
[3] 喻国明 , 李钒 , 滕文强 . Al+ 教育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模式升维与转型 [J]. 宁夏社会科学 , 2024, (02):191-198.
[4] 王玲 . 数字化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J].中小学音乐教育 , 2024, (12):37-39.
[5] 李夏 . 互为“正负形”相与“共生线”——小学低学段唱游课实践研究 [J]. 中国音乐教育 , 2025, (01): 22-28.
[6] 刘邦奇, 聂小林, 王亚飞, 等. 生成式AI 赋能教育:技术框架、应用场域及价值——2024 智能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J]. 中国电化教育 ,2025, (03):61-70.
高涵 (2000.02-) 女 汉族 研究生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