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吉金铸史”浅析古蜀文化与艺术

作者

明美君 陈晓茜 宋叶凡 杨振宇

成都文理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成都文理学院2024年校级大创项目“吉金铸史”浅析古蜀文化与艺术一--以三星堆为例(项目编号202413671216)资助项目

摘要:本项目旨在深入研究青铜器上的铭文兽面纹、金器、青铜器、现代工艺品创新。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书法的演变脉络,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宗教和审美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依据。同时,探讨三星堆文化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并推动文化自信的提升。通过对比研究、历史考证等多种方式,为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和多元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青铜器 兽面纹 金器 创新

三星堆既远又近,它与你我隔着数千年的时光,但在这片我们熟悉的土地之下,它近在咫尺,生机勃勃。正如众多研究所指出的那样,三星堆文物无比灿烂,极大地丰富和证实了我们之前知之甚少的古蜀文化。发掘正在继续,守护创新也不会缺席。追寻历史的这段历史,正在当今无数文物传承人手中,演绎出新的传奇。三星堆作为古蜀文明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高超的工艺水平,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可以将这些历史元素以现代审美和实用功能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给公众,既传承了三星堆文化,又实现了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动力。

一、三星堆——纹样篇

三星堆文物中的纹样连接着古人与今人对话的窗口,透过这些各类的纹样,可以有根据地分析其中的奥秘。三星堆文物的纹样是古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代表了古蜀人的艺术成就,这些纹样的造型、色彩和象征意义都体现了古蜀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造力。三星堆文物上的纹样如鱼纹、鸟纹、花纹等,大多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古蜀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古蜀人对自然、神灵及宇宙的理解与崇拜。三星堆文物上的纹样大多为几何形和图案化的形式,这些纹样的装饰效果非常强烈,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出土的文物中,以兽面纹为例,它是商清铜时代视觉最突出的纹样之一,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同时其采用了“和而不同”的理念,与各地相融合的文化,创造并发展了新的文化艺术;以歧羽纹为例,它作为鸟类羽翅形象化表达的纹饰,常见于三星堆出土的铜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器物上。歧羽纹不仅具有装饰性意味,还蕴含着三星堆人对鸟类的崇拜和模仿。这种纹饰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三星堆文化中鸟类的重要地位及其与古蜀人生活、信仰的紧密联系。

二、三星堆——金器篇

自从三星堆出土以来,这个不同于中原的文明引起了世界都瞩目。黄金面具地出土更使彰显了三星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悠久的历史文明,它的面部特征非常明显:方形面部、镂空大眼、三角鼻梁、宽大的耳朵,右耳有耳洞,造型神圣威严。从其造型可以想到,它的用途可能是用于大型的祭祀场合或者是直接摆放或供奉在神庙之中;并且在古蜀人的精神世界里它可能还赋予了人和神灵进行沟通的道具。在三星堆遗址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金面具还会出现在青铜人像或者木制人像之上,所以它可能也是娱神的道具以使神灵更加灵验的作用。但是放眼全世界像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金面具、希腊迈锡尼王的黄金面具它们的使用方式都是佩戴在去世的人面部,这种使用方式跟我们古蜀文明发现的金面具是截然不同的。从它的造型和使用方式上来看,都彰显了古蜀文明的独特性,所以这些黄金面具很可能在古代都是属于社会地位非常高的人掌管世俗或者宗教权力的象征。

三、三星堆——青铜器篇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包括大量的青铜制品,有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以二号坑出土的青铜立人像为例,其高达260.8cm,是三星堆青铜像群中最为高大的,采用分段浇筑法嵌铸而成,人像头戴高冠,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是集王权、神权于一体的具有权威性的领袖人物。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鸟作为沟通天地人神的使者,古蜀文化中的人鸟合一的青铜神像,人身鸟足,呈倒立形象,立人头戴高冠,双手握龙,是中原文化和古蜀文化的重要结合。

青铜立人像中服饰图案也暗藏了三星堆时期的文字—象形文字。衣上包括了两个“图纹符号”,是“手”和“眼”字。“手”为握拳,意握权,三星堆人崇尚左,左手握成拳头,象征掌握在手中的权力;扳指在古代也被视为权利和身份的象征,贵族和统治者佩戴扳指。这两个符号在衣服上自上而下、重复叠加排列意为手眼通天,权势通天,表示青铜大立人像位高权重,拥有非凡本领。

四、“新云”齐聚,彰显三星堆文化魅力

传承古蜀文化:三星堆文创产品始终坚持传承和弘扬古蜀文化的核心理念。它们以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为设计灵感,是古代巴蜀文明的象征,充满了神秘和独特的魅力。通过文创产品,这些珍贵的文物得以以新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古蜀文化的魅力。

三星堆时期农业发达,古蜀人创造了大量的酒器,彰显出我国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将三足陶盆与青铜神树结合,创造出形态各异的酒杯酒瓶,体现三星堆极强的创造力和吸引人们关注三星堆的深度思考,通过光洁瓷白的陶器,加之人们对陶器的追捧,瓶身上可以加之三星堆的古蜀文字“夷”“眼”等象形文字的图案,使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三星堆。

古蜀人有穿耳洞的习惯,这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人面像以及金面具上都有体现,说明打耳洞在当时可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或者是一种流行的装饰方式。通过佩戴这样的耳饰,消费者可以感受到古蜀人的审美情趣,仿佛穿越时空与古蜀人进行一场关于美的对话。

五、开拓“星”的价值

我们可以仿照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如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等,设计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雕塑,放置在村口、广场等显眼位置,成为乡村的独特标识,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同时,开发以青铜器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小型的青铜摆件、挂件等,村民可以学习制作工艺并参与生产,为乡村带来经济收益。

借助玉器:古蜀文明的玉器精美且具有文化内涵。可以举办玉器文化展览活动,在乡村中设立专门的展览区域,展示玉器复制品或相关的图文资料。还可以组织玉器加工体验活动,让人们亲身体验玉器的打磨、雕刻等工艺,发展乡村的体验式旅游。

依托金器:以三星堆的金面具、金杖等金器为灵感,开发特色的乡村旅游纪念品,如金器造型的钥匙链、书签等。在乡村中打造金器文化主题街区,街道两旁的店铺可以售卖与金器文化相关的商品和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结合兽面纹:将兽面纹元素融入到乡村的建筑装饰、公共设施设计中,比如在建筑的墙面、桥梁、路灯等上面雕刻或绘制兽面纹图案,增添乡村的文化氛围和艺术美感。同时,可以开展以兽面纹为主题的文化创意比赛,鼓励村民和艺术家参与,激发乡村的文化创新活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三星堆祭祀坑[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34页.

[2]朱熙,黄清穗 .三星堆纹样异化性美学特色探寻[J]. 大众文艺

[3]霍巍.三星堆:东西方上古青铜文明的对话[N].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龙红,高一丹.三星堆文化“眼睛”符号的造物设计[A] 西部艺术论坛[C]

[5]段渝.略论三星堆文化的内涵(上)[J].天府新论,2023,(03):1.

[6]李学勤.论新都出土的蜀国青铜器 [J].文物‚,1982,‚(1):5.

[7]许诗瑶.基于情感体验的三星堆青铜器文创产品设计[J].大观,2023,(09):1.

[8]欧阳晓川.三星堆青铜器图腾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