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脱毒马铃薯原种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马金梅 马小娟

天水中谷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天水市 741500

通过实施张家川县中晚熟脱毒马铃薯种苗引进及培育试验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ZC-STK-2024A-026),总结出张家川县脱毒马铃薯原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特殊技术要点

1. 病毒防控:病毒多发区采用网室种植;高海拔(需符合马铃薯适宜种植海拔)或无马铃薯同源病源作物区域,采用自然隔离种植。

2. 肥料禁忌:马铃薯为忌氯作物,全程禁止施用含氯肥料。

3. 种薯休眠管理:微型薯(原原种)休眠期长,严禁种植未通过休眠期的种薯。

4. 地块选择:需种植在水肥条件优良的地块,满足原种生长需求。

二、产量指标及构成因素

1. 产量指标:2 ~ 2.5 吨 / 亩。

2. 产量构成因素:保苗5000 株/ 亩,单株0.5 公斤。

三、栽培技术规程

1. 播前准备

选茬:前茬优先选禾谷类、豆类等非茄科作物,轮作年限需 ⩾3 年;严格遵循 “忌连作、忌茄科轮作、忌迎茬” 原则。

整地:及时深耕 20~25cm 并晒垡,秋后浅耕耙耱保墒,确保土壤墒足、地平、土细疏松;地下害虫 / 鼠害严重地块,耕地时施0.3-0.5公斤/ 亩辛硫磷毒土防治。

种薯选择与处理:选用已通过休眠期(开始露芽)、粒重 ⩾1.5g 、无病毒及其他病害的原原种;未通过休眠的当年采收原原种,可通过 “热冷交替处理” 或 “药物处理” 人工打破休眠。

2. 科学施肥

以含钾较多的农家肥为主,增施一定量化肥,重施底肥。

施肥:施用厩肥、炕土、草木灰、羊粪等为主的农家肥 1500~20 00kg / 亩,纯 N15 公斤 / 亩、纯 P(P205)15 公斤/ 亩、纯K15 公斤/ 亩。

施肥方法:农家肥( 1500~2000 公斤) + 氮肥(15 公斤) + 磷肥(15公斤) + 钾肥(10.5 公斤)混合作基肥,集中条施或穴施 ( 不能施含氯元素的化肥),马铃薯现蕾期追施氮肥 2.5 公斤/ 亩,钾肥 3 公斤/ 亩。

3. 精细播种

适期播种: 10cm 地温稳定在 8~10C 时播种,通常为 4 月下旬~6月上旬。

合理密植:以提高繁殖系数为原则,栽培密度为 5000-6000 株 / 亩。

播种方式:采用种植一体机,起垄覆膜双行种植,黑地膜幅宽1 米,垄高 15-20 厘米,平均株距 24 厘米,行距 55 厘米,垄上行距 30cm 、播种深度 10~12cm5 ;可选用开穴点播或机械种植,干旱区推荐膜侧沟播、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4. 田间管理

膜上覆土:种植后苗破土但没有碰触到地膜期间,用上土机在膜上覆土2-4 厘米。

查苗补苗:不用放苗,出苗后及时检查,补苗以确保全苗。

中耕除草:现蕾前(苗高 16~20cm )中耕 10~13cm ,现蕾期浅锄 6~10cm ,实现松土、除草、保墒。

培土:现蕾期从垄两侧各取 5~6cm 土、垄沟取 6~8cm 土培至垄面,使垄高达 18~20cm ;培土时同步追施速效氮肥 2.5 公斤 / 亩、速效钾 3 公斤/ 亩。

防冻:高海拔无霜期不稳定区域,苗期(尤其地膜覆盖种植)需用烟雾法防霜冻。

灌水:苗齐后灌 1 次水,现蕾期培土后灌 1 次水;避免积水,确保水分渗透即可。

5. 病虫害防治

真菌性病害:选用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霜霉疫净、杀毒矾、克锰、安泰生、雷多米尔等农药防治。干燥少雨季节 7~15 天喷施 1 次,多雨高湿季节 7 天喷施 1 次;发现病害后每日喷施 1 次,直至完全控制,且需多种农药交替使用,避免单一用药。

细菌性病害:使用农用链霉素(按说明书操作),结合真菌性病害防治同步进行。

6. 收获贮藏

收获时机:茎叶变黄、中基部叶片枯萎、薯皮老化、薯块易从脐部脱落时,及时杀秧,杀秧后一周用联合收获机收获。

入窖准备:清除病薯、烂薯及带伤口薯块,入窖时轻拿轻放,避免碰伤。

贮藏要求:窖内堆放量不超过窖容 2/3,有效面积堆放量300~400 公斤 /m2 ;贮藏期需“两头防热、中间防冻”,窖温保持 1~3% ,同时注意通风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