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澜沧民族饮食文化在幼儿园食育的应用活动设计

作者

柳倩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幼儿园

一、活动背景

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习惯,对其思想情感以及文化认知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多数教师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和食育课程相结合,以实现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中的文化价值。与此同时,教师也会为幼儿创设更多的食育互动平台,承办一些食育文化的教学活动,从而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让幼儿在食育实践中感受传统饮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鉴于此,结合澜沧民族饮食文化有关内容,探讨幼儿园食育活动的设计方式,以将澜沧民族饮食文化有效渗透进幼儿园食育活动之中,以提升幼儿园食育活动的传统文化价值。

二、活动目标

1.借助澜沧民族饮食文化的有关内容,引导幼儿了解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背景,以加深幼儿对民族饮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2.创设澜沧民族饮食文化教育情境,将民族饮食文化思想贯彻到日常幼儿园生活与学习之中,以确保幼儿的饮食健康,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在澜沧民族饮食文化互动中,让幼儿了解澜沧地区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激发幼儿对民族饮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让幼儿明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文化。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澜沧民族饮食文化教育情境

首先,明确好澜沧民族饮食文化食育教学活动主题,将各式各样的澜沧民族饮食展示给幼儿,如澜沧鸡、‌富邦腊肉、鸡肉烂饭、拉祜手抓饭、‌拉祜竹筒饭等,并向幼儿讲解这些民族文化食物的来源以及制作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直观呈现澜沧民族饮食文化内容,以结合多元化的图片以及视频教学内容,激发出幼儿的学习与探究兴趣,使之能够被有趣丰富的澜沧民族饮食文化所吸引。

然后,教师可根据澜沧民族饮食的有关内容,提出感受饮食文化、尝鲜民族饮食的学习活动环节,引导幼儿边品尝民族饮食,边说一说食物的味道,以加深幼儿对澜沧民族饮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即在了解澜沧‌拉祜竹筒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拉祜竹筒饭的来历以及制作的方式,随后再引导幼儿品尝‌拉祜竹筒饭,说一说它由哪些食材制作而成以及它的味道是怎样的,以打开幼儿的品鉴思维能力,使之可以根据民族食物展开有趣地互动与交流。

最后,在相关的教育情境引导之下,给予幼儿适当的互动与交流时间,让幼儿上讲台来讲一讲澜沧民族饮食的特点又或者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澜沧民族饮食,以促使幼儿有效融入进民族饮食文化环境之中,让幼儿更多关注民族饮食特色文化,从而提升幼儿的民族饮食文化认知能力。

2.组织澜沧民族饮食文化实践活动

我国的美食文化氛围是非常浓郁的,从幼儿抓起是因为幼儿具有纯粹的心灵,而且这是给幼儿打好基础的一个关键。为了提高幼儿对食育教育内容的专注度,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实操实践活动,根据澜沧民族饮食文化内容,在班级教育中融入一些实践活动,为幼儿创设简单的实践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提升对饮食文化的兴趣。

举例说明,教师可以知道幼儿自己制作一些具有澜沧民族饮食文化代表的食物,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为幼儿讲述更多民族饮食文化发展历史,以实践互动的方式为幼儿科普更多澜沧民族饮食文化,以达到良好的食育效果。让幼儿在澜沧民族饮食文化背景下学习更多食育知识,促使幼儿加深对民族饮食文化的记忆和深度认知。以澜沧‌拉祜竹筒饭为例,‌这是澜沧拉祜族的传统美食,它使用竹筒烹饪饭菜,将大米或包谷米放入竹筒中,加入泉水和肉类、蔬菜,用树叶封口后烤熟,既有食材的原味,又有竹子的清香。教师可以针对以上的制作方式,组织有趣的竹筒饭制作,让幼儿利用简单的竹筒将大米或包谷米放入竹筒中,并加入适当的肉类以及蔬菜,使之能够体验一回民族饮食的制作过程,以增强幼儿的实操能力以及认知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增加有趣的竞赛互动环节,引导幼儿以2-3人为一组的形式,运用以上的食材内容展开民族饮食的制作,并且以幼儿的整体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以考验幼儿的实操能力,从而在竞赛互动环节中激发出幼儿的学习与实操潜能。对于表现良好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语言激励或者小红花奖励,使得幼儿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并且有动力去完成各项食物制作实操活动。通过这样的实操方式,提升食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食育活动更具良好的教育指导意义[1]。

3.从健康视角引导幼儿展开食育总结

在幼儿园食育教育活动中,教师也要始终围绕健康元素展开,让幼儿懂得如何吃得健康、吃得科学,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鉴于此,教师应该将食育的思想贯彻到幼儿园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以确保幼儿的饮食健康。即在食育活动环节中,引导幼儿从健康的视角,说一说饮食对自身产生哪些积极影响。与此同时,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与互动欲望,教师还可借助民族饮食文化的有关内容,适当增加食育活动之中的民族饮食健康成分,让幼儿结合具体的民族饮食内容展开健康话题的互动与探讨。

以澜沧民族饮食文化中的‌澜沧槟榔芋为例,它是一种淀粉含量高的优质蔬菜,肉质细腻且营养丰富。针对这个食物,教师可以从营养成分角度引导幼儿展开健康互动与交流,从而加深幼儿对健康食物的理解与认知,进而拓展幼儿对民族饮食的理解与认知领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组织有趣的民族饮食解说员活动,让幼儿基于澜沧民族饮食的有关内容,自主做好民族饮食的解说,以给予幼儿自主表达的机会,使得幼儿产生更多表现的动力。

四、活动总结

幼儿在民族饮食文化的背景下将食育的有关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学习,对幼儿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2]。通过提高幼儿食育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地方民族饮食文化和以健康为前提展开的食育教育,能让幼儿更加了解传统文化的理念,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度过美好童年的同时,为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

但是,在有关教育活动中,仍然需要注意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引导幼儿遵守活动的规则,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让、团结友爱的思想意识,使得幼儿能够有序参与活动,并且从活动之中汲取到更多的民族饮食文化知识与内容,从而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晓萍.以儿童食育为抓手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生活中的活动设计[J].教育界, 2024,9(5):26-30.

[2]张晗.探究传统饮食文化在幼儿园食育应用的活动设计[J].当代家庭教育, 2024,10(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