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制造理念下机械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研究

作者

柳毅

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大冶市 435100

近年来,随着全球低碳发展的深入推进,传统制造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机械系统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在能源成本上升与环保压力加剧的双重驱动下,提高机械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已成为行业共识。绿色制造理念的提出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也为技术革新提供了全新方向。围绕机械系统节能降耗的技术探索,正成为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

一、绿色制造理念与机械系统节能降耗的关系

(一)绿色制造理念解析

绿色制造是指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以最小资源消耗、最少环境影响为目标的系统化制造活动。它包括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优化。绿色制造强调制造系统应具备节能、高效、低排放、可回收等属性,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核心内涵在于“源头预防”和“过程控制”,例如在设计阶段就考虑能耗预测模型、材料回收率以及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评估模型等。

(二)绿色制造对机械系统的意义

机械系统是工业设备的核心,其结构布局、能量传递方式及控制系统直接决定设备的运行效率。引入绿色制造理念后,机械系统的设计不再仅以性能为导向,而是综合考虑能效、寿命周期、环境影响。例如,一台典型数控铣床采用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后,其单位加工能耗可降低 15% 以上;在液压系统中加入变量泵控制技术,系统节能率可达25%~40% 。绿色制造要求机械系统尽可能实现“少能耗、低损耗、高效率”,并在生命周期中维持稳定的运行性能。

(三)机械系统高能耗问题剖析

当前机械系统能耗高的主要原因包括:系统设计冗余、设备选型功率偏大、长期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造成效率低下;能源传递环节损耗严重,例如传统机械传动效率仅为 60%~75% ,而采用高效齿轮或伺服传动可提升至 90% 以上;控制方式落后,众多老旧设备仍采用开环控制,缺乏能耗动态监测与反馈调节能力;此外,运维保养不到位,如润滑不良、部件磨损,也会引起额外能耗浪费,进而加剧系统运行的不经济性。

二、机械系统节能降耗的关键技术路径

(一)系统设计阶段的节能技术

在系统设计初期应充分运用 CAE 仿真工具进行结构力学、热场、流体等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减少冗余结构,提升设计精度与系统整体能效 [1]。例如基于拓扑优化方法对支架类零件进行轻量化设计,可在不降低强度的前提下减重 25% 以上,显著降低驱动负荷和能源消耗。同时,在传动系统中推广使用高效谐波齿轮、直驱电机等技术,并引入永磁同步电机配合矢量变频器,控制系统响应快、调速范围广,能效等级达到IE4 标准以上,运行更为稳定可靠。此外,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在设计阶段构建虚拟能耗模型,仿真优化系统运行路径与工况分配,有助于精准预测能源使用趋势,实现以能效为导向的设计决策体系。

(二)运行管理阶段的能耗控制

在机械设备运行阶段,应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EMS),通过 Modbus/TCP、PROFINET 等通信协议将电能表、传感器、执行器接入网络,实现用能数据的全面采集与动态监测[2]。系统可根据历史运行数据和实时负荷,自动调整运行策略,降低峰值能耗,避免“大小马拉小车”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引入模糊控制、神经网络预测等算法进行多参数闭环调控,可在变负载条件下实现能效最优。此外,推行预防性维护机制,依托多源数据融合的状态监测系统开展设备健康诊断,通过监控润滑状态、振动信号、温升变化等,及时预警潜在故障,既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也防止因故障导致的能耗骤增。

(三)新材料与新技术的集成应用

节能降耗不仅依赖于系统结构优化与智能控制,还需要新材料与先进技术的协同应用。在润滑系统中使用纳米级添加剂(如 MoS₂、TiO₂)制成的润滑油,能在摩擦副表面形成稳定的润滑膜,有效降低摩擦系数并减小磨损,从而提高机械效率和系统寿命。在切削与冷却过程中,采用植物基绿色切削液代替传统矿物油,既可减少热传导损耗,也可提升工件表面质量与刀具寿命[3]。在制造环节,引入增材制造(3D 打印)技术,尤其是 SLM 与 EBM 工艺,可在不增加材料浪费的情况下实现高复杂度一体化结构成形,减少能源使用与加工步骤。此外,AIoT 技术正日益成为机械系统智能节能的核心驱动,利用大数据与边缘计算技术,可实现设备级能耗预测与协同控制,提高系统响应能力和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三、绿色制造背景下节能降耗技术的实施策略与应用案例

(一)实施策略与路径建议

为确保节能技术在机械系统中的有效落地,应从政策引导、企业管理与技术融合三方面同时发力。在政策层面,国家与行业应加快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标准化建设,完善节能监察与能耗评价体系,并通过绿色信贷、税收优惠、技改补贴等方式增强企业改造动力。企业内部应重构能源管理流程,建立能耗台账与能源流图,构建分级能耗预警机制和节能绩效考核体系,将能效指标纳入各岗位日常管理。此外,应鼓励企业建设绿色制造研发平台,推动机电系统、控制系统与新材料的深度集成,吸纳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打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线的关键环节。

(二)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过对数控加工车间进行节能改造,选用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替代传统异步主轴,并结合变频控制系统实现按需供能,设备待机时自动进入低功耗模式,改造后单位能耗降低 22% ,每年节省电费超 40 万元,并显著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与加工精度。某工程机械企业对液压系统进行升级,采用伺服变量泵与蓄能器组合方式替代原有定量泵结构,能量回收与动态调压功能显著增强,系统节能率超过30% ,同时液压系统发热问题得到缓解,维护频率和运行成本同步下降,设备整体寿命有所延长。某航空制造企业则建设了数字化绿色装配车间,通过 AIoT 能源管理平台集中调控照明、温控、空压系统,实现多能源协同运行,结合 AI 算法自动匹配产线排程与能耗参数,车间综合能耗下降 15% 以上,生产效率同步提升,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成功入选国家绿色工厂目录。

(三)推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节能降耗技术成效显著,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投资门槛高、系统集成复杂、技术转化率低等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改造周期长、资金回报慢的现实困境。应对策略包括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鼓励第三方节能服务机构提供投建运维一体化解决方案;制定跨系统数据通信标准,推动工业控制平台的开放兼容;同时加强绿色制造教育培训,设立专门的节能技术岗位,提高一线技术人员的执行力与认知水平,为节能降耗技术的普及奠定人才与制度基础。

总结:

机械系统节能降耗是绿色制造实践中的关键环节。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智能运行控制以及新材料与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可显著提升能效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绿色制造理念将在更大范围内深入实施,助力制造业实现高质量、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虎 . 农业机械装备节能降耗的思考 [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08):15-17.

[2] 董亮 . 节能降耗技术在机械采油中的应用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4,44(11):166-168.

[3] 杨昭 . 带式输送机节能调速及功率平衡控制技术研究 [D]. 太原科技大学 ,2024.0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