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析
刘炜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送桥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挑战。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新课标背景下实施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旨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苏教版教材
一、引言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传统的碎片化教学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大单元教学以主题为引领,将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具有自身的编排特点,如何基于该教材实施大单元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
大单元教学并非简单地将多个小单元合并,而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在小学数学中,例如将苏教版教材中关于图形面积计算的多个分散单元,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计算整合为一个 “图形面积计算大单元”,围绕面积计算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教学。
(二)意义
1.有助于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为例,从低年级的整数认识到高年级的小数、分数认识,在大单元教学视角下,可以将这些内容按照数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白数的概念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构建起完整的数的知识体系。
2.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大单元教学通常设计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 “校园绿化设计” 大单元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图形测量、面积计算等数学知识,同时还要考虑实际的美观、成本等因素,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三、基于苏教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基于教材分析,确定大单元主题
1.深入研读教材编排体系
苏教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目录、单元导语、课后习题等,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例如,在研究 “图形与几何” 领域时,发现教材从一年级初步认识简单图形,到中高年级逐步深入学习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体积等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将相关内容整合为不同的大单元主题,如“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大单元”“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大单元”等。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筛选主题
在确定大单元主题时,不仅要考虑教材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设计 “有趣的图形拼搭大单元”,结合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通过拼搭各种图形,让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同时培养空间观念。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 “数学与生活中的理财大单元”,结合百分数、利息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储蓄、投资等生活中的理财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制定合理的大单元教学目标
1.依据课程标准分解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段、不同领域的教学要求,将其细化为具体的大单元教学目标。例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理解面积的含义。在 “图形面积计算大单元” 教学目标制定中,可以将其细化为: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练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能解决生活中与图形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2.体现三维目标的融合
大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以 “统计与概率大单元” 教学为例,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设定为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认识不同的统计图;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
(三)设计多样化的大单元教学活动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大单元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贯穿始终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例如在 “百分数大单元” 教学中,创设 “商场促销” 的情境,学生在分析各种促销活动(如打折、满减、买一送一等)的过程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计算折扣、利润率等问题。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碰撞。在 “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单元” 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小组任务,如让学生用卡纸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研究它们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测量尺寸,有的负责裁剪卡纸,有的负责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等。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
项目式学习是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在 “数学与环保大单元” 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 “校园垃圾处理项目”,学生需要调查校园垃圾的种类、数量,分析垃圾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垃圾处理方案,并计算不同处理方案的成本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科学、环保等多学科知识,完成项目任务,提升综合素养。
(四)实施多元化的大单元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例如,在 “图形的运动大单元” 教学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图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运动现象的理解和操作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如单元测试、项目成果展示等。通过将两者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例如,在完成 “数学实践活动大单元” 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从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互评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如在小组合作完成 “数学手抄报大单元” 任务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手抄报的内容、排版、创意等方面,共同提高。
四、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基于苏教版教材的深入分析,合理确定大单元主题,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养。然而,大单元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完善,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勇.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数学教育,2024(12):23-25.
[3]王丽.大单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4(11):45-47.
[4]张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