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际工程总承包的EPC 项目风险管理

作者

李泽君 郭聪 苏渊博 卢倩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陕西西安710018

引言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工程企业参与国际EPC 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其经营范围涉及能源,交通,建筑等诸多领域。国际 EPC 项目一般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参与主体较多,参与跨国合作较多,使其在招投标至竣工验收整个生命周期内都面临国内工程所带来的复杂危险。对国际 EPC 项目进行有效风险管理对于项目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企业事先发现潜在风险并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确保项目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对国际工程总承包下的 EPC 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实际价值。

1. 国际EPC 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种类

1.1 政治和法律风险

政治风险表现为工程所在国政局的动荡,政权的更迭和社会的不稳定,会造成工程审批过程的停滞,建设的强制中断甚至是资产的征用。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项目所在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存在缺陷、不够透明或经常发生变化,如税务政策的调整、劳动法的变更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企业的合规成本增加和法律纠纷的风险上升。

1.2 经济和金融风险

所谓经济风险,主要是指项目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波动。经济衰退会使项目业主的资金链断裂而不能及时缴纳工程款;高通货膨胀抬高了材料采购及人工成本,造成项目成本的超支。在金融风险中,汇率风险是最为显著的。国际 EPC 项目通常使用美元或其他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当结算货币与企业的本位币的汇率出现显著波动时,这将直接对项目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1.3 技术和管理风险

技术风险来自于项目技术标准的差异,设计复杂度大,施工技术难题多。各国技术规范与标准之间有差别,如果设计不能完全与地方标准相适应,就会造成工程验收失败;复杂地质条件,特殊工艺要求等也加大了施工难度并造成了质量及安全隐患。在项目团队的跨国合作中,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效率不高和供应链的管理不当等问题。国际 EPC项目的参与主体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及工作方式的不同会造成沟通障碍;原材料的跨国采购容易受到物流和关税的冲击,会发生供应延迟或者中断的情况。

2. 国际EPC 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为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需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企业可以综合运用专家调查法,流程图法和风险清单法对项目各个阶段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梳理。项目前期通过研究项目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从宏观层面上进行风险识别;设计阶段综合技术标准及项目特点对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风险进行了辨识;施工阶段注重现场管理和供应链上的风险。风险识别要形成一份详尽的风险清单以清楚地了解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将辨识出来的风险量化并排序,旨在明确风险优先顺序,从而为应对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企业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定性评价主要是对风险的本质及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而定量评价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计算出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损失的数额。比如采用敏感性分析法来评价汇率波动对于项目利润影响的大小,并利用概率树分析来判断政治风险造成项目中断概率。依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较高,中等和较低3 个级别,并着重对高等级风险进行了分析。

2.3 风险应对方面

风险应对就是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执行风险规避,风险传递,风险缓解,风险接受等应对措施。风险规避是针对高风险和不可忍受的情形而言,如放弃政局极动荡国家中的工程。风险转移可以通过投保和订立分包合同的形式向保险公司或者分包商转嫁一部分风险,例如投保政治风险保险来转嫁政局动荡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或其影响的深度,风险减轻的策略包括加强对本地法规的深入研究以减少法律上的风险,并对供应链进行优化以降低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风险接受是针对低等级风险而言的,它是指企业经过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之后,对其可能产生的损失予以接受。

2.4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就是对项目执行期间所识别出的风险变化进行不断追踪,对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有效进行评价,以及对新出现的风险是否发现。企业要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和定期的风险评估会议来搜集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的资料,并对风险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风险等级上升或者发生新风险的情况下,需要对风险应对措施进行适时调整,以保证风险管理动态有效地进行。

3. 国际EPC 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3.1 组建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团队

国际 EPC 项目复杂的风险管理需要企业组建一支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队伍成员要具有国际工程经验,熟悉地方法律与文化,掌握风险管理工具与方法。团队需要参与到整个工程过程中,在招投标阶段对风险进行评估,在工程实施阶段对风险进行监测,保证风险管理工作贯彻到底。

3.2 强化前期研究和合规管理

前期研究对于防范风险非常重要,在工程招标之前企业要组织专业团队了解工程所在国家的政治局势,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等、对市场环境等作了全面调查,并形成了详尽的调研报告供项目决策参考。在合规管理上,严格按照地方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制定合规管理体系,从项目合同,税务及劳动用工方面开展合规审查工作,规避违规操作带来的法律风险。

3.3 优化合同管理,风险分担

合同作为国际 EPC 项目风险分摊的重要基础,企业应该注重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合同谈判阶段明确双方风险责任,对政治和汇率等不可控风险力争在合同规定合理的风险分担,如规定汇率波动大于一定范围的调价机制。同时加强分包合同管理,与分包商订立合同时明确各自履约责任及违约赔偿条款并向分包商转嫁部分建设及技术风险。

3.4 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

鉴于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存在,公司可以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在汇率风险方面,可以通过订立远期外汇合约和外汇期权来锁定汇率以减少汇率波动给项目收益带来的冲击;针对利率风险可以通过固定利率贷款或者利率互换的手段来稳定资金成本。从资金管理上看,合理组织融资结构、选择多元化融资渠道、减少单一资金来源依赖。

结束语

EPC 项目在国际工程总承包中的风险管理是一项既系统又复杂的任务,它对项目的成功与否以及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在面临政治,经济,技术,合同等多维度的风险时,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从风险识别,评价,应对与监控等方面来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同时采用组建专业化团队,强化前期研究,优化合同管理和利用金融工具的策略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波 . 冶金工程项目 EPC 总承包管理风险控制 [D]. 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9.

[2] 刘云雷 .S 公司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D]. 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7.

[3]杨建强.S公司印度EPC 总承包项目索赔风险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