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技术与监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赵京平 刘小琦 贾刚(通讯作者)
1.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辽宁大连 116000;2.大连华信理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加剧,为了改善生态水环境质量,保障民众用水安全,确保我国水环境与经济可以协调发展,需要对水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予以重点关注,并且相关水环境监测机构要明确监测质量控制要求,保证监测结果可以如实反映水环境生态质量,为水环境生态治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因此,本文将对水环境监测技术与监测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着重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技术;监测质量;控制要点
一、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1、保障公共健康
人类生存离不开高质量的水资源,如果水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加剧,一旦饮用到受到污染的水资源,则公共健康会受到严重威胁。通过高质量实施水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水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民众可以始终饮用到无污染且安全的水资源。
2、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加强水环境监测力度,可以有效改善水环境生态质量,为水生动物、植物的生存提供重要保障,确保水生动物、植物可以在良好的水环境下健康繁衍,并且一旦监测结果显示水体环境出现变化,便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对策,保证水生动物、植物可以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
3、支持污染源追踪和治理
通过实施高质量的水环境监测技术,可以精准地对水中污染物的类型、浓度等进行分析,从而帮助监测机构明确引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诱因与具体污染类型,有助于提升治理对策制定的针对性。此外,在完成水环境治理工作后,监测机构可通过使用水环境监测技术来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对治理方案进行调整,保证治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水环境生态质量。
二、常见的水环境监测技术
1、现场监测技术
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现场监测属于传统监测方式。监测人员可以在现场完成水样的采集与分析,水质数据的获取更加及时,有助于第一时间了解被测水域是否存在污染问题。与其他监测技术相比,现场监测技术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监测流程短等应用优势。比如,在现场监测工作中,相关人员可利用试纸颜色变化来对水质是否达标进行判断。但是,受制于外部因素影响,现场监测技术需要对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并且要规范化地完成相关操作,否则会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影响。
2、快速溶剂萃取技术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快速溶剂萃取技术的出现,可以大幅度缩短萃取时间,监测效率大幅度提升。此外,快速溶剂萃取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溶剂利用率,降低溶剂使用成本,并且不会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与此同时,与传统萃取方法相比,快速溶剂萃取技术可以交由自动化设备来完成,有助于提升萃取工作实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3、气相色谱技术
所谓气相色谱技术,指的是由于分配系数在不同物质之间的表现存在差异,所以可以借助色谱柱来对水质情况进行分析。通常来说,气相色谱技术可以精准地分析出污水中各类污染物质的构成,进一步提升水环境监测的精准性与效率。通常来说,在监测甲苯、二甲苯等污染物时,气相色谱技术可以定量完成污染物的分析,分析结果可用来对水体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4、遥感监测技术
在飞机、卫星等遥感平台的帮助下,遥感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可以通过非接触式监测来获取相关水质信息,明确水体污染物的构成、分布与类型,提升水环境监测效率,同时遥感监测结果也可以为后续水环境治理工作决策制定提供重要帮助作用,确保水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得到有针对性地解决。
5、生物监测技术
所谓生物监测技术,指的是利用微生物来对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测。在水环境监测时,可以对微生物在水体中的生理变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或者监测微生物的数量、种类等参数的发展趋势,从而对水体污染程度进行判断。另外,在发光细菌的帮助下,监测人员可以判断出水体的毒性程度,或者可通过观察鱼类在水体中的具体表现,判断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
三、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要点
1、样品采集环节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属于水环境监测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内容,在样品采集过程中,为了提升样品采集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样品采集的地点要具有代表性,保证所采集的样品可以反映出整体水质情况。(2)在采集过程中,需要在了解水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来确定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保证监测目标可以高质量实施。另外,监测目标不同,采用频率、采样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相关人员要在明确具体监测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采样频率与采样时间。(3)在采样工作开始前,需要制定出详细的采样工作实施计划,并要根据水环境监测需求来确定采样工具与容器,注意在采样前保证采样容器、采样工具的清洁度符合水环境监测要求,避免出现样品污染问题。在采样前,对采样容器的密封性进行全面检查,避免因外部污染而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4)在采样工作中,需要做好过程记录,保证样品的具体来源可以得到有效追溯。
2、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
在采样工作结束后,便需要进入到实验室分析阶段,此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实验室的环境要满足标准要求,并要做好通风,同时要对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进行严格管控,避免因实验室环境变化而影响最终结果的精准性。(2)各类实验设备的性能关系到最终的分析结果,监测机构要做好相关检测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定期对设备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同时也要测试相关试剂、耗材的质量,做好耗材、试剂的存放工作,并要完成构建实验室管理制度,保证实验过程可以规范化地实施。(3)在选择分析方法时,相关人员要根据样品特性、监测目标等来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并完成标准操作程序的构建,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力度,确保实验过程可以准确、有序地进行。
3、数据处理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校验与核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关人员要对数据录入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可通过人工方式来对数据录入结果进行复核,保证数据录入的完整性与精准性。另外,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无疑影响监测结果的真实性,所以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要予以关注,并要根据具体监测工作要求来合理选择数据处理方式,确保数据变化趋势可以得到深入挖掘,帮助监测人员了解真实的水质变化情况。
4、结果报告的质量控制
在编制最终监测结果报告时,质量控制要对可以概述为:(1)相关人员在编制报告时,需要保证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可以如实反映水质变化情况,并要反复核对报告中相关数据,避免出现数据错误或遗漏等问题。(2)在编制监测结果报告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呈现要清晰、简洁,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频率,有助于帮助监测人员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3)监测报告的编制,需要注重提升报告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提升后续水污染治理决策制定的针对性与合理性,为水污染问题的快速解决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水环境监测技术与监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属于水环境监测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相关机构管理者要了解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监测工作要求选用合适的监测技术,保证监测质量可以满足水环境监测工作实际要求,对改善我国水环境生态质量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晓霞.水质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35):77-79.
[2]田园.水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法[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3):58-60.
[3]鲁鹏.环境监测中水质采样质量控制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