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柔性管理的运用
赵冰冰
福建省惠安后西中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关键时期,生理与心理的剧烈变化让他们既渴望独立又依赖引导,既追求认同又易生逆反。传统刚性管理模式往往难以适应这一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易引发对抗情绪。在此背景下,柔性管理凭借其尊重、理解、引导的核心特质,成为破解初中班级管理难题的重要路径。探索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柔性管理的运用策略,对构建和谐班级氛围、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柔性管理中,初中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之时应当把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以及践行平等相处的原则当作最为首要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之上,要充分激活学生在班级治理环节中所具备的主体能动作用。和直接下达指令的管理方式相比,班主任可以采取间接引导的方式通过创设让学生自主参与的场景推动学生主动融入班级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这样的管理路径能够切实有效地唤醒初中生的内在驱动意识,从而使得他们从原本被动服从者的角色转变成主动参与其中的角色。当学生在诸如班级规则制定、活动策划等相关事务里面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后,他们对于班级的归属感以及责任感就会明显增强,逆反心理也会随之而逐渐地弱化下去。如此一来,班级管理也就从以往的单向约束状态转变成了双向互动状态,管理效率以及质量都能够得到切实提高。
比如,初中班主任可通过设立班级议事会的形式,激励每一位学生主动投身班级建设与治理。班级议事会以班委会成员为核心,将班级管理条例、集体活动规划、班干职务调整等班级事务,经由全班同学投票来作出决定。这种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形式,能够切实增强初中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治理素养,推动学生深度参与班级建设。教师借助让学生自主投票决定班级事务的做法,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遵循班级管理规范及奖惩规则,提升班级管理的规整性,进而有效促进初中班集体建设水准的提升。
二、构建科学的柔性评价机制
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只有构建起奖惩明确的班级管理体系,才能促使管理准则得以执行。因此,班主任要着重关注评价机制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进程当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在柔性管理的框架之下,班主任应当积极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既要做到公正客观,又要严慈相济,要依据道德方面的准则以及管理方面的细则来开展客观的评判工作,同时还要落实相应的奖惩举措,以此来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认知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树立起修正问题的意识。柔性管理不是要求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纵容,而是要把规范治理和柔性引导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学生个人得以成长,促使学生取得进步。
例如,当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时,班主任应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引导其自主明晰该行为对自身及周围他人造成的具体影响,再结合班级管理的相关准则与具体要求,对学生展开细致入微的教诲。班主任需着重关注评价内容对学生内心世界的触动,促使学生真正领会并正视自身存在的错误。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有过错的学生,班主任不应一味地进行指责,而要将关心与爱护融入批评教育的全过程,以辩证的眼光去发掘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借助评价与适当惩戒实现自我提升与成长。当学生已表现出明显的自责情绪时,班主任则应给予恰当的安慰,及时为其化解心理上的困扰,随后再针对其思想认识与具体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纠正。
三、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初中生情绪敏感,易受外界影响,学习负担重时易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此时,班主任可通过个别谈心了解困扰,或组织小型减压活动帮学生减压。必要时联系家长,告知情况并引导其调整教育方式,共促学生心理健康。这种富有人文关怀的柔性管理,能潜移默化缓解学生心理负担,激发内在动力,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2]。
例如,在中考日益临近的阶段,初中学生通常会背负不小的心理压力。班主任一旦观察到这类情况,就应当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提醒家长避免给孩子增添过多压力,不然学生的心理很可能难以承受。班主任在空闲时间可以学习一些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方法,比如组织一些简单的小游戏,通过这种方式让班里压力较大的学生放松心情;也可以和体育老师进行沟通,让其为学生安排一些有助于减压的运动。这些举措都是柔性管理中较为关键的环节,长期坚持下去,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会显著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学生不仅会认可自己的班主任,还会更愿意听从其安排,进而营造出更和谐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四、强化师生平等意识
班主任需强化师生平等的理念,积极推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班级环境里,班主任与学生应当做到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当班主任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若能以朋友的身份展开对话,这种角色的转换会让学生在沟通中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更无顾忌地将近期的学习情况、校园生活中的困惑等向班主任倾诉。沟通始终是柔性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顺畅的交流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信赖班主任,进而愿意敞开心扉吐露真实想法。班主任要时刻牢记师生平等的原则,多主动亲近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通过日常的细微互动赢得他们的信任。唯有如此,班主任在实施柔性管理时,各项工作才能更顺利地推进,班级管理的成效也会随之显著提升,最终形成师生互信、互助的良好班级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平等和谐的环境[3]。
例如,当班主任需要制定与班级事务相关的决策时,应当主动与班里的学生开展商议,广泛征集他们的意见和提议。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在规划相关决策的环节中,应积极和学生交流彼此的想法与观点。倘若学生对班主任的决策表示认可与支持,那么这些决策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就会顺畅很多。当班主任的决策能够获得多数学生的认同,进而转化为班级成员共同的意愿时,整个班级的学生都会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守相关安排,班级的秩序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井然有序。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所拥有的价值与作用。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意见能够被重视、自己的想法能够影响班级事务时,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会显著增强。这种归属感与责任感会进一步转化为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主动地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从而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也让班级管理更贴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成长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运用柔性管理,需立足学生主体地位,通过科学评价、心理关怀与平等沟通,搭建起尊重与信任的桥梁。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能化解青春期学生的抵触情绪,增强班级凝聚力,更能引导学生在自我认同与集体归属感中实现全面发展。未来,班主任应持续深化对柔性管理的实践探索,让班级管理更具温度与效能,为初中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韦雪璐 .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柔性管理模式 [J]. 俏丽·教师 ,2023(16):170- 172.
[2] 余云娜 . 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J]. 科学咨询 ,2023(1):239- 241.
[3] 阿曼古丽汗·托胡提阿孜 . 立德树人 , 柔性管理——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措施探讨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4(38):148-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