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
张晓东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摘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通过分析二者协同育人的必要性,明确现阶段高校在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及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在内的多样化路径,希望为高职院校培养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高水平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持。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协同育人
前言: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有单一化倾向,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正因如此,讨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为了能够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二者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工作,以便发挥出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化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第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而劳动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二者在教育目标上高度契合,共同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都强调学生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己高度负责任的态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融合二者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和理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讲解、辅导员工作等方式展开,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劳动教育主要通过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二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高职院校完整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都得到全面提高。第四,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协同育人模式能够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五,政策导向的支持为协同育人提供了有力保障。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工作,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二者的协同育人提供了指导和帮助。这些政策文件的发布,不光强调了产教融合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还为高职院校讨论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提供支持。
二、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现状和问题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逐渐受到重视。许多高校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展开积极讨论,通过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结合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部分高校已经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体系,并设立独立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还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实践等方式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虽然高校在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在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上缺少系统性,导致教育内容重复或遗漏,很难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其次,一些高校的劳动教育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缺少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很难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一大挑战,部分教师在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不足,很难胜任协同育人的重任。最后,部分高校在协同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上需要加强,缺少足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1]。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加强沟通与协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方案和计划,保障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与此同时,建立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对协同育人的效果展开客观评价,及时调整和优化育人策略。
(二)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例如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项目以及社会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和实践机会。与此同时,整合思政教育资源,例如优秀校友事迹、行业劳模故事等,将其融入劳动教育期间,增强学生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现实等拓展教育资源和空间,提高教育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高职院校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举例来说,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现实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保障教育的时效性和实用性[2]。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培养。通过组织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在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导师,充实师资队伍,为协同育人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成果展开客观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和教学水平。
(五)营造协同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应通过举办劳动技能竞赛、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劳动氛围和创新创业文化。与此同时,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将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独特的校园育人环境。除此之外,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在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调动其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六)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践育人环节的实施和管理,通过组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质。与此同时,建立实践育人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营造协同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与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等多方面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日后,期待更多高校能够积极讨论和实践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韩云霞.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4,(29):157-160.
[2]徐婧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5):69-71.
[3]屠琳琳.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13):29-32.
张晓东(198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立项课题:唐山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立项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Y24SZ-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