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修复及预防性养护研究
李森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河北 承德 068450 130828199209110017
在我国的交通系统中,公路具有重要作用。做好公路的建设与养护工作,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国公路的网络故事以及结构在逐渐地发展与进步,为了确保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在实际建设时就要强化质量管理工作,建设完成之后要定期对公路进行养护和维修。公路在建设完成之后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会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为后续的养护施工增加难度。除此之外,雨水的侵蚀以及车辆的碾压会加速公路的损坏。因此为了保障公路工程的质量,相关部门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好公路养护工作,为居民的行车安全提供保障。
1 公路工程质量修复措施
1.1 针对路基病害的修复措施
公路在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之后,会出现路基沉降问题,如果沉降量均匀并且面积较小,在修复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注浆加固法。技术人员可以将化学浆液以及水泥浆等填充在路基内部,从而将土体的稳定性和强度全面提升,减少路基的沉降量。如果成交量比较严重,那么就需要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对沉降处进行换填处理。将原本软弱的土层挖除,使用压缩性小并且强度较高的材料换填,从而使其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承载较强的压力。公路工程中边坡失稳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如果边坡的土体稳定性较差,而且坡度过大,在修复时可以将边坡的坡度适当放缓,并通过增设挡土墙等方式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挡土墙对土体的侧向压力有着较强的抵抗能力,能够有效预防边坡坍塌;而放缓边坡则可以降低土体的下滑力,提升整体稳定性。如果公路工程存在翻浆冒泥的问题,在修复时就要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在路基两侧加设排水沟,将地表的水及时排出;也可以在路基内部设置渗沟以及盲沟等,降低地下水位,避免路基中积聚过多水分。
1.2 针对路面损坏的修复策略
在修复路面裂缝时,要综合考虑裂缝的深度以及实际宽度选择合理的修复方式。如果裂缝的宽度小于三毫米,技术人员在修复时可以将裂缝中的杂物和灰尘处理干净,然后再使用密封胶灌注裂缝,避免裂缝中有杂物和水分混入,从而导致裂缝进一步扩大。如果裂缝宽度大于三毫米,在对其进行修复时,需要先进行开槽处理,然后再灌缝。在实际施工时,通过开槽机沿着裂缝开出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槽,将槽内的碎屑清理出来,最后填充改性沥青材料并进行压实,以此来达到修复的目的。在修复路面坑槽问题时,技术人员要对坑槽范围进行划定,并将其切割成规则的形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后续的修复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路面修复的质量和平整度。在对挫折问题进行修复时,要对其成因进行定性分析。如果车辙是因为荷载反复作用而产生的,就要将车辙部位露面进行铣刨处理,然后再将沥青混合料铺于相应位置。如果是因为基层强度不足而引起的挫折问题,需要先使用换填或者注浆等方式加固基层,然后再铺筑路面。在对路面松散问题进行修复时,可以先使用稀浆封层等技术,对表层进行分层处理,以此来提升路面的耐水性以及抗滑性能。
2 公路工程预防性养护措施
2.1 稀浆封层养护技术
稀浆封层养护技术是比较常用的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它可以将稀浆材料附涂在公路表面,从而实现对路面结构的保护,避免路面积水以及车辆运行等因素损坏路面。在实际应用该技术之前,要彻底清洁作业路面,确保其表面无杂物和尘土,然后再将稀浆封层材料涂抹在表面,增强其与路面结构的附着性。在完成上述工序之后,技术人员还要通过相应设备,在路面均匀地喷洒沥青乳化剂等材料,然后再将石英砂或者碎石料撒在路面上,提升整个封层的耐磨性能,避免路面耐磨性能较低而影响正常车辆行驶。技术人员在实际使用稀浆封层技术的过程中,要仔细检查该路段的车辆运行情况,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坑洼以及深裂缝等问题,如果存在相应问题,就要先进行针对性的质量修补,修补完成之后才能继续进行施工。该技术的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并且固化所用时间较短,使用该技术对路面完成掩护之后三小时就可以正常通车,不会对公路交通造成严重影响。在施工完成之后,养护人员要对路面的平整性、抗滑性以及均匀性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的养护效果。
2.2 微表处养护技术
微表处养护技术一般用于对典型受损公路的预防性修复。公路在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之后,会长期受到车辆的荷载作用,并且受到自然因素等的侵蚀和影响,路面结构会出现大量的细小裂缝,在对这些裂缝进行处理时,就需要使用微表处养护技术,避免其进一步扩大对路面造成影响。在实际应用微表处养护技术时,施工人员要全面分析路面的情况,以判断路面是否存在细小裂缝、破损病害以及坑洼的结构问题,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养护措施,对路面结构的各种微观问题进行高效处理和有效修复。在对路面进行养护的过程中,要彻底清扫作业路面,为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养护单位在选择沥青乳化剂浆料时,要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并将混合料进行充分搅拌,避免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分层。在实际施工时要使用专门的微表处养护施工器械,以确保通过配置的浆料能够全面附着在公路表面,保护层的厚度均匀一致,提升路面的整体平整度以及稳定性。在完成修复之后,还需要做好路面压实工作,使原路面与修复材料能够紧密结合。在铺设施工完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养护,控制作业区域的车辆通行量,路面完全固化之后,经技术人员判断其达到预期的修复标准之后才可以正常通车。微表处养护技术对公路路面的微观问题有着较强的修复作用,能够明显改善路面的裂缝问题,并将其防滑性能显著提升。
2.3 薄层罩面养护技术
薄层罩面养护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在原有的路面结构上铺设一层新的沥青,通过铺设厚度均匀的沥青,改善路面的耐磨性和平整度,延长其使用的寿命。该技术可以用于不同等级的公路养护,并且不需要施工单位投入大量的成本,施工所耗时间较短,能够将公路工程的运营效率显著增强。在应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养护单位要对公路的等级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科学选择沥青材料,确保其能够适应原有路面结构。如果施工路面存在杂质,那么会导致原有路面与沥青层的黏合不够充分,对施工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开始施工之前,要先使用大型扫路机对路面进行全面清洁,确保其整洁干净,为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结束语
在现代交通系统中公路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预防性养护与质量维修,可以确保行车安全性并延长使用寿命。通过对公路工程进行预防性养护,可以将道路故障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节约维护成本并延长道路的使用时间。通过对公路路面进行修复改造,可以确保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路养护技术会逐渐趋于绿色养护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相关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对公路病害的精准预防,从而将公路养护的效率有效提升。在实际养护的过程中,要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多种预防性养护措施,以便于将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付超 . 公路工程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12):21-22.
[2] 冯常芳. 基于超粘精罩面技术的公路工程绿色预防性养护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22):89-91.
[3] 段东海 . 公路桥梁混凝土质量与预防性养护标准研究 [J]. 大众标准化 ,2022(1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