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园林植物造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王文倩

海文嘉德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淳安分公司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一座座高耸的混凝土建筑拔地而起,尽管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诸多保障和便利,但也挤占了生态空间,带来严重环境污染。在城市化率屡创新高之际,面对宛如复制品似的高楼大厦、幕墙建筑,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快速扩张下隐藏的环境问题,渴求一个更加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强化城市顶层设计,把城市建设牢牢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致力于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城市生态空间,塑造绿色递延、健康舒适的宜居生活环境。在绿色城市生态空间建设过程中,植物造景是较为基本有效的手段。许多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了原理植物造景技术,增加了植物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在满足功能需求、保留城市特点的同时,给城市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和绿色思想引领。新时期,应当清楚认识原理植物造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突出作用和重大意义,充分梳洗和协调园林植物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兼顾景观功能需求与绿色环保要求,提升城市景观综合效益。

1 园林植物造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作用

1.1 呈现时间变化和空间结构

在时间变化方面,植物生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时光流转、四季更替,同一种或不同种的植物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春季抽出新芽、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落叶飘飘、冬季枝干萧条。充分考虑植物生成规律,在同一片空间中搭配种植花期各异的植物,可以让城市景观呈现出时间变化,让不同时间前来观看的人耳目一新。在空间结构方面,植物有时会起到遮蔽、分割等作用,把整片空间当作一幅画来看待,以植物为笔墨,综合运用线状的树木、团装的灌木、草坪等植物对空间进行处理和补益,构建错落有致、色彩分明的空间,布局景观线,突出景观点,形成合理景观结构。

1.2 提升城市景观的观赏性

园林中的植物种类丰富、特色鲜明,体现自然之美。通过合理设计和配置,将园林植物景观巧妙融入城市景观中,与周围的环境要素组合成一个新的景观整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氛围。想要达成预期效果,提升城市景观观赏性,就需要全面了解植物的形状、大小、色彩等信息,熟练掌握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组合技巧,保证造景协调性,让植物能够更加贴近自然生长,把自然美真正融入城市之中。例如,城市花坛便是由色彩各异的草本花卉拼种而成。按照设计布局,花与花之间互不干扰,自然生长形成特定组合图案,吸引人们驻足观赏。

1.3 表达美好意境和文化价值

许多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蕴含有设计师的艺术表达。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上下五千年来,几乎所有植物都有其内涵延伸,用于诗词歌赋中的意境创作,展示作者自身个人喜好和思想,甚至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如:竹子象征高洁、桃花象征吉祥美好。应当大胆运用植物中的美好寓意,创造有思想、有文化的景观,表达美好意境和文化价值。与此同时,每一座城市也有其自身文化底蕴,生长于此的植物自然带有地域性特征。许多城市景观设计取材于当地特有的植物,以植物造景展示城市特色文化。

2 园林植物造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 科学性

植物与石头、塑料、人工制品等有着本质区别,植物生长对于生态环境有着明确要求。环境温度、水分、土壤等因素均会影响植物生长状况。因此,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必须突出科学性,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选取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进行搭配布局,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考虑植物物种之间的化感效应,通过合理搭配使植物群达到共生共荣效果。部分植物生长过程中分泌的物质会促进其他植物生长,例如百合和玫瑰,两者共同种植于一片区域,花期会得到明显延长。而部分植物之间存在互相克制情况。把玫瑰和月季种植在一起,前者释放的乙烯会加速后者凋谢。

2.2 实用性

园林植物造景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宜居空间。除此之外,在造景植物选择上应当注重实用性,考虑植物药用、食用等其他价值,提升植物造景的综合实用功能。

2.3 艺术性和文化性

园林植物造景属于艺术范畴,应当遵循艺术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等艺术基本原则,提升观赏性。以统一性原则为例,各类园林植物在形状、色彩、质地、大小等方方面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呈现多样性特征。运用园林造景技术,合理搭配不同植物,促使不同植物之间的形状风格形成互补,营造和谐统一的整体景观结构。与此同时,园林植物造景还需遵循进入历史、融入文化,即提取城市文化符号和要素,融入到植物造景和城市景观之中,使其成为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

3 园林植物造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园林植物造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按照功能需求配置植物。以供人休闲娱乐的公园为例,在公园湖边种植柳树,打造阴凉区域。组合配置黄杨、绣线菊等植成的绿篱、镂空景观墙体等硬景设施、果树等分割空间。第二类是按照美学原理配置植物。根据周边建筑性质、色彩和风格,通过配置多样化植物,采用对植、孤植、群植等造景方式,使植物与其他要素相互衬托、相互借景,表达设计师美学理解。第三类是植物组合栽植。许多植物相互组合种植形成植物群体,能够展现出独特的自然美。例如,按照高低不同,分植大乔木、乔木、花灌木、花木地被、草坪,形成错落有致的多层垂直绿化结构,给人以韵律变化之感。

4 园林植物造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场景

2.1 园林植物造景与城市建筑

在现代城市中,倘若说建筑是硬景,那么植物便是软景。植物造景以植物四季变化,从感官层面改变建筑一成不变的面貌,赋予建筑生命力。南方园林建筑多精巧、淡雅,常以回廊、水塘,结合翠竹、芭蕉等植物分割空间。北方建筑高大明亮,配置松、柏、柳、槐等高大树木强调增强力量感。总而言之,植物造景与建筑要形成相互补充、协调统一的关系。

2.2 园林植物造景与城市道路

城市化前,道路为乡村泥路,周边景观多为自然界山水和植物。到了现代,混凝土道路连通城市空间和各区域,分化出车行道、人行道、径路等。根据道路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道路绿色设计,满足道路基本功能需求和生态需求。例如,车行道两旁种植行道树,起到防尘、降噪、净化空气等作用;在道路两侧设计凹形景观带,对道路积水进行导流,利用水生植物和碎石过滤水中污染物,最终使相对干净的雨水排入蓄水池或下水管道。

2.3 园林植物造景与人员密集区域

在校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域,在景观设计中合理配置植物,在改善生态的同时,还能发挥独特作用。现代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难免产生负面情绪。在学校区域宜尽可能多地种植绿色植物,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用以缓解学生视觉疲劳和心理压力。在医院区域选用具有疗愈效果的植物,有利于患者康复。例如,薰衣草的香气具有助眠功效,爬山虎黏液对消炎有一定帮助。

5 结论

综上所述,植物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核心要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强化对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等各类植物的应用,与其他要素相结合,配置出美丽动人的城市风景画卷,供人们赏析的同时,体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