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作者

石慧

雄县龙湾镇大步村幼儿园 河北省雄安新区 071800

引言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把握师幼互动的实质,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深刻的学习体验,这样能增强幼儿的感知力。教师要以幼儿为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提升实际的教育水平。

1 自主游戏的定义与价值

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主地选择、自由地玩乐、自发地交流的教育理念。自主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与表达的平台,能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自主游戏允许幼儿依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方式及合作伙伴,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实现自我认知、社会互动及情感表达的综合发展。自主游戏的核心特征体现为幼儿的主动参与性与自主决策能力、创设安全且充满挑战性的游戏环境,以及对游戏过程的重视胜于结果。

2 幼儿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2.1 游戏中重观察

(1)观察材料的适宜性。在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拓宽自主游戏材料收集的思路,自主游戏开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例如,大班在开展以编织为主题的自主游戏过程中,可以选择旧衣物、芦苇、干草等材料。游戏推进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尝试把材料选取的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游戏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影响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情况。第一,游戏材料数量要充足,幼儿对同一材料反复探究,难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时间一长,材料的吸引力和挑战性也会相应减少;游戏材料不足也更容易引发同伴之间的冲突。第二,游戏材料质量要高,要给幼儿提供操作性强,结构性低的材料,通过材料推动游戏的向前发展。(2)观察介入的时机。自主游戏强调要给幼儿留足时间、空间以及游戏的自由,所以老师介入的时机以及什么时候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介入是建立在足够的观察时间基础上的,观察要全面,幼儿的同伴交流、行为动作、面部表情都是教师捕捉的关键点,同时要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当出现安全问题时、幼儿向教师求助时、幼儿之间发生严重的矛盾冲突时、幼儿想放弃时及教师观察到助推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机时,教师就可以介入。但教师介入时,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通过对话、扮演角色的方式介入,要尝试以协商的语气与幼儿进行平等交流,促进幼儿提升游戏经验。教师也可以采取隐退性支持策略,即不直接介入幼儿游戏,但是通过材料的投放,问题的研讨,游戏环境的改变等方式支持幼儿游戏。

2.2 助推对话:问题链组合式回应,让持续对话更有深度

问题链是将几个具体又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串联起来,从而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让幼儿进行反复推敲思考。(1)体验式提问回应,在表达中呈现真实感受体验式提问回应是指教师注重幼儿游戏的实际感受,让幼儿将自己的真实体验与想法描述出来。例如在滚筒游戏分享中,幼儿说到在滚筒上要慢慢走,教师顺势提问:“在滚筒上慢慢走,你有什么感受?”(2)重点词提问回应,在强调中促进思维共享重点词提问回应是指教师有意识地重复、强调幼儿话语中的关键词,一是加深幼儿的印象,明确讨论者间的理解,二是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思考。教师一般提问:“他刚才说了什么?”“你听懂了吗?”(3)对比式提问回应,在对比中总结经验对比式提问回应是对两者不同的状态进行体验,在体验后比较与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这能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分析能力。教师一般可以提问: ωxx 和 xx 有什么不一样?”如在滚筒游戏中,教师提问:“你觉得坐着和站着有什么不一样?在滚筒上慢慢走和快快走有什么不一样?”

2.3 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游戏中深度学习的关键点

自主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可以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回顾反思能力等,其核心在于教师准确识别并把握幼儿的关键经验,并进行聚焦式的回应。自主游戏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应过多干涉,以体现游戏的自主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自主游戏都不需要教师的介入指导。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在游戏过程中,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游戏无法顺利进行。此时,教师及时有效的介入指导就成了推动游戏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要想有效观察与回应幼儿,就必须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熟悉各类游戏的性质及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明确自主游戏的分析维度。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调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分析该行为背后存在的发展契机。同时,教师可借助视频、照片、观察记录、幼儿的表达表征等,了解幼儿的真实体验和想法,创造有价值的教育契机。

2.4 共同参与游戏,强化探究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游戏现场,灵活运用直线式观察、焦点式观察、参与式观察等方法,精准把握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和需求,并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与他们交流,满足他们持续探究的欲望,强化他们的游戏探究体验。例如,在“与泥共戏,乐享野餐”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通过与幼儿分工合作的方式参与到游戏中,和幼儿共同探索泥巴的可塑性。在和泥的过程中,幼儿产生了困惑:为什么总是和不出合适的泥?对此,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问题,促使幼儿不断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最终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中达到了游戏目的。这样的合作互动可以让教师更深入地参与游戏过程,更准确地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品质发展潜力,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让幼儿突破游戏难点,获得成功体验。

2.5 灵活选择游戏回顾形式,凸显幼儿主体

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运用多种回顾形式,兼顾小组、个别回顾,打破以集体讨论为主的回顾方式,并在组织的过程中灵活利用再现式、绘画式、拓展式和呼应式回顾与幼儿进行游戏内容上的互动。例如:在“过山车冲冲冲”的游戏中,幼儿在小山坡上搭建过山车轨道,经过三次尝试,终于成功。游戏结束后,幼儿分成两组交流游戏过程,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倾听记录。集中回顾时,教师先利用游戏计划引导幼儿思考是否完成游戏计划,挑战成功再利用照片和视频再现游戏过程,引导幼儿回顾游戏经过而后利用幼儿的绘画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回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每一位幼儿参与到交流和讨论之中。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互动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基于幼儿的行为特点与认知需求,设计动态性、探索性和建构性的交流机制,强调认知冲突的激发、知识的主动建构与多维度经验的积累。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感知与实践,构建多样化情境,引导他们通过问题解决与合作探究实现经验迁移与认知重组。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判断力与敏锐的观察力,以创新性和科学性为指引,推动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艳华 . 把握教师角色定位:浅谈幼儿园自主游戏的设计与组织策略[J]. 现代职业教育,2019(2):228-229.

[2]李丽玲 . 做好回顾环节,推动游戏持续生长[J]. 教育家,2024(39):34-36.

[3]宁杨静. 促进幼儿自主游戏中深度学习的师幼互动策略[J].教育,2021(1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