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质量控制与施工效率关系研究
刘春林
盱眙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苏华邦建设有限公司 320921198606012914
一、引言
建筑材料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基础,其控制水平直接关乎施工效率与项目成败。当前,建筑行业因材料质量不达标导致返工延误、成本超支的问题频发,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实现材料质量与施工效率的平衡,成为行业关注焦点。盱眙碧桂园项目作为大型综合建筑工程,涉及多种材料的进场检验与过程管控,且工期要求明确(490 日历天),具备典型研究价值。本文以此项目为案例,深入分析材料质量控制对施工效率的影响机制,探究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保障项目高效推进提供实践借鉴。[1]
二、盱眙碧桂园项目概述
2.1 项目简介
盱眙碧桂园项目由盱眙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江苏华邦建设有限公司总承包,项目经理为时建。项目包含5#、6#、16-19#、23#、25#、26# 楼、配电房3#、4# 及部分地下车库和桩基工程等,以土建及安装为主要内容,结构为框架剪力墙,层次 1-18 层,总建筑面积约 13.4 万至 13.7 万平方米。项目定位高品质,周边教育、商业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施工中涉及复合发泡水泥板、XPS 保温板等多种材料进场检验,且钢筋工程等隐蔽工程验收规范,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2.3 项目建筑材料需求特点
盱眙碧桂园项目建筑材料需求呈现多维度特点。从种类来看,涵盖保温、结构、装饰等多个类别,保温材料有复合发泡水泥板( 35mm 厚,用于外墙)、XPS 保温板(25mm、30mm 厚用于楼面, 65mm 厚用于屋面),还有保温系统锚固钉、胶粘剂、抹面胶浆、耐碱玻纤网格布等配套材料;装饰及结构相关材料包括建筑用铝合金窗、中空玻璃、塑钢型材等,钢筋作为结构关键材料也有大量需求。
质量要求严格,各类材料需通过多项检测,复合发泡水泥板要符合 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A1 级要求及 DGJ32/TJ174-2014 相关标准,检测抗压强度、导热系数等指标;XPS 保温板需满足GB/T30595-2014 标准,燃烧性能达B1(C)级;保温系统锚固钉抗拔承载力符合JG/T366-2012 等标准;建筑用铝合金窗检测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塑钢型材检测落锤冲击等指标,钢筋进场需检验屈服强度等,且隐蔽工程验收严格遵循 GB50204-2015 规范。[2]
材料检验流程规范,进场复验和见证试验涵盖常规检测、燃烧性能、抗拔承载力等项目,由盱眙国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等机构检测,报告需明确结论,如复合发泡水泥板、XPS 保温板等多项检测结果为合格,钢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显示材料及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同时,材料供应需匹配项目各施工阶段,如外墙、楼面、屋面施工对保温材料的不同需求,且要保证及时供应,以满足工程进度。
三、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对施工效率的影响
3.1 材料质量对施工流程的影响
材料质量对施工流程的顺畅性具有直接影响。项目中 35mm 厚复合发泡水泥板燃烧性能达 A1 级且常规检测合格,适配外墙施工流程,其抗压强度 0.51MPa 、导热系数0.065W/(m⋅K) 等指标符合标准,确保外墙保温工序高效推进;XPS 保温板按不同厚度用于楼面和屋面, 25mm 、 30mm 厚楼面用板及 65mm 厚屋面用板的燃烧性能为 B1(C)级,表观密度 22-35kg/m3 、压缩强度 gtrsim0.20MPa ,满足相应部位施工要求,避免因材料不达标导致的流程中断。[3]
保温系统针固钉抗拔承载力检测值 0.734-1.021kN,远超 0.6kN 技术要求,外墙保温拉伸粘接强度平均值 0.11-0.12MPa ,胶粘剂、抹面胶浆的拉伸粘结强度达标,保障了保温层安装与粘结工序的连续进行。耐碱玻纤网格布单位面积质量 169.6-175.8g/m2 、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 79%-87% ,适配外墙抹面工艺,减少返工。
3.2 施工工艺与材料质量的适配性
盱眙碧桂园项目在施工工艺与材料质量适配性上表现良好。从材料检测看,复合发泡水泥板 35mm 厚用于外墙,其燃烧性能达 A1 级,常规检测也符合要求,适配外墙保温防火工艺;XPS 保温板 25mm 、 30mm 厚用于楼面, 65mm 厚用于屋面,燃烧性能为B1(C)级,常规检测合格,满足不同部位保温工艺需求。
保温系统针固钉抗拔承载力和现场检测均合格,与外墙保温固定工艺适配;外墙 保温拉伸粘接强度现场检测合格,胶粘剂、抹面胶浆的拉伸粘结强度达标,保障了外墙 保温层粘结工艺的稳定性。[4]
四、影响材料质量控制与施工效率的因素分析
4.1 材料采购环节因素
材料采购环节对材料质量控制与施工效率影响显著。从材料进场检测结果看,复合发泡水泥板、XPS 保温板等主要材料的燃烧性能、常规指标等经检验均合格,说明采购环节对供应商筛选严格,确保了进场材料符合标准,为施工质量提供基础,避免因材料不合格导致的流程中断。
合同中明确了材料质量标准,与工期要求绑定,促使采购环节按标准及时备货。若采购延误或材料质量不达标,会导致如钢筋工程等工序无法按时验收,影响后续施工。同时,专业管理人员的配置,也能在采购环节发挥监督作用,保障材料按时、按质进场,确保施工流程顺畅,维护施工效率。
4.2 材料进场检验因素
材料进场检验是保障材料质量与施工效率的关键环节。项目中复合发泡水泥板、XPS 保温板等材料进场后,均通过严格检验,如 35mm 厚复合发泡水泥板燃烧性能达A1 级,常规检测合格;XPS 保温板燃烧性能为 B1(C)级,表观密度、压缩强度等指标符合标准,确保不合格材料不流入施工环节,从源头避免因材料问题导致的返工。
保温系统针固钉、外墙保温拉伸粘接强度等现场检测均合格,胶粘剂、抹面胶浆的拉伸粘结强度达标,耐碱玻纤网格布性能符合要求,这些检验结果为各施工工序提供了质量依据,使工序衔接顺畅。若进场检验缺失或不严,可能导致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引发后续验收问题,延误工期,而严格的检验则保障了施工流程按计划推进,与 490 日历天工期要求相适配。
4.3 施工过程材料管理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对质量控制和施工效率影响显著。项目中,保温系统针固钉在施工中通过抗拔承载力检测(0.734-1.021kN,远超 0.6kN 标准)和现场检测,确保安装质量;外墙保温拉伸粘接强度现场检测合格(平均值 0.11-0.12MPa ),胶粘剂、抹面胶浆的干燥与浸水拉伸粘结强度达标,体现了施工中对材料使用状态的有效管控,避免因安装不当导致材料性能失效。
专业管理人员的明确分工为材料管理提供保障,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岗位的稳定任职,确保材料在运输、存放、使用各环节有人监督,如复合发泡水泥板、XPS 保温板按部位分类使用(外墙、楼面、屋面分别对应不同规格),减少错用、浪费。同时,钢筋工程中多个楼层二次结构钢筋隐蔽验收合格,反映出施工中对材料安装质量的跟踪把控,使工序衔接顺畅,与 490 日历天工期要求相匹配,避免因材料管理疏漏造成返工延误。
五、提升材料质量控制与施工效率的策略
5.1 优化材料采购管理
优化材料采购管理需从源头把控质量与效率。依据材料检测数据,优先选择能稳定提供达标材料的供应商,如复合发泡水泥板( 35mm 厚,燃烧性能 A1 级)、XPS 保温板( 25mm/30mm/65mm 厚,燃烧性能 B1(C)级)的合格生产厂家,建立长期合作以保障材料质量稳定性。[5]
结合合同中 490 日历天工期要求,制定精准采购计划,根据施工节点提前备货,避免因材料短缺导致工期延误。同时,参照项目部人员配置,明确采购责任分工,由专人对接供应商,确保材料进场时间与施工进度匹配,如保温系统针固钉、胶粘剂等辅助材料需与主体保温材料同步到场,保障工序衔接顺畅,从采购环节减少质量风险与效率损耗。
5.2 加强材料进场检验管理
加强材料进场检验管理需严格执行全项检测流程,对进场材料按标准逐项核验。针对复合发泡水泥板,除核查 35mm 厚规格的燃烧性能是否达到 A1 级(炉内平均温升⩽30∘C, 、总燃烧热值≤2.0MJ/kg),还需检验抗压强度( ≥0.50MPa )、导热系数( ≤0.065W/ (m·K))等常规指标,确保与外墙施工要求匹配;XPS保温板需区分楼面( 25mm 、30mm厚)和屋面( 65mm 厚)规格,重点检测燃烧性能是否符合 B1(C)级(氧指数 230% 、600s 总放热量 ≤15MJ)及表观密度( 22-35kg/m3 )、压缩强度( ≥0.20MPa )等参数,避免错用影响保温效果。
对保温系统针固钉,需现场测试抗拔承载力( ≥0.6kN )及锚固状态,外墙保温拉伸粘接强度需达到 ≥0.10MPa 且破坏部位位于保温层内;胶粘剂、抹面胶浆需检测干燥及浸水 48h 后的拉伸粘结强度,耐碱玻纤网格布需核验单位面积质量( ≥160g/m2 )、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 275% )等指标。通过明确检验责任,由质量员与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确认,确保不合格材料不流入施工环节,为后续工序高效推进奠定基础。
5.3 强化施工过程材料管理
强化施工过程材料管理需结合施工各环节特点,实现材料质量与工序效率的协同。施工中,复合发泡水泥板、XPS 保温板等主材料需按部位分类存放,外墙用 35mm 厚复合发泡水泥板与屋面用 65mm 厚 XPS 保温板分区管理,避免规格混淆影响施工,其燃烧性能与常规指标的合格状态需在使用前再次核验,确保与保温工艺要求一致。
保温系统安装时,针固钉需按检测标准控制抗拔承载力(实测0.734-1.021kN),与C25 混凝土基层适配安装;外墙保温层粘结工序中,胶粘剂、抹面胶浆的干燥及浸水拉伸粘结强度需现场监控,结合耐碱玻纤网格布(单位面积质量 169.6-175.8g/m2 )的铺设工艺,保障层间粘结稳定性。
钢筋工程中,二次结构钢筋需按隐蔽验收标准把控平直度与表面质量,各楼层验收合格后及时进入下道工序。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按职责分工,对材料使用全程监督,确保工序衔接顺畅,匹配490 日历天工期要求,减少因材料管理疏漏导致的返工延误。
六、结论与展望
综上,盱眙碧桂园项目的实践表明,建筑材料质量控制与施工效率存在显著协同关系。通过严格把控材料采购、进场检验及施工过程管理,如确保复合发泡水泥板、XPS 保温板等材料性能达标,可减少返工、保障工序衔接顺畅,有效支撑 490 日历天工期目标的实现。人员配置、合同约束等因素进一步强化了质量与效率的平衡。未来,随着建筑技术升级,可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材料全流程溯源,结合 BIM 技术优化材料与工艺的适配性,同时加强供应链协同,推动质量控制从被动检验向主动预防转变,为建筑工程提质增效提供更系统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志成 . 控制建筑材料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J]. 当代经济 , 2010(2):2.DOI:10.3969/j.issn.1007-9378.2010.02.064.
[2] 张薇 . 试论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材料的管理 [J]. 科学技术创新 , 2016,000(016):227-227.
[3] 张浩 . 分析新型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优势和挑战 [C]// 第四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3.
[4] 孙胜亮. 关于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探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工程技术 , 2022(2):4.
[5] 梅跃飞 .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15, 5(031):1019.DOI:10.3969/j.issn.2095-2104.2015.3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