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概论课在线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高斌宇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概论”课课程目的基本要求教材结构

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加明显的提升。

根据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本教材重点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本教材在结构上除了导论和结束语外,共由八章组成。其中,第一章到第四章分别阐述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五章到第八章分别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概论”课在线课程体系创新与架构设计

“概论”课在线课课程建设改革一定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指示,“八个相统一”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和系统总结,是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

围绕“概论”课程线上教学体系创新,结合当前课程改革趋势与实践经验,其架构设计优化是在对过往线上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概论”课此次先上课包括:理论知识模块,进阶拓展学习模块、学生诗词朗诵和经典红歌演唱模块、大学生讲思政课模块、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进行。理论知识模块主要呈现本课程的核心理论知识的学习。进阶拓展学习模块主要是让有学习余力的学生继续探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华时代化理论成果之间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学生诗词朗诵和经典红歌演唱模块是为了增加本课程的学习趣味性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主要朗诵毛泽东的经典诗词,演唱经典红歌,例如,《南泥湾》、《东方红》等等。大学生讲思政课模块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加强学生的理论功底,突出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将学生实践教学过程的点滴记录下来,展示优秀,彼此分享。

三、“概论”课在线课程教学方法与技术融合实践

基于“概论”在线课程的改革实践,其教学方法与技术融合的创新架构可系统整合。第一,沉浸式教学场景建设。采用 VR 技术赋能历史场景还原,例如,运用 VR 技术重构长征关键节点场景(遵义会议、百团大战),结合历史文献与影像资料,强化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象认知;虚拟展厅动态呈现特区建设、高铁网络扩展等重大事件,通过时空对比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第二,“数字孪生”平台深化战略认知,搭建“一带一路”商贸协作仿真系统,模拟中欧班列运营、跨境产业链分工等场景,引导学生分析国际合作中的中国方案优势;对接现实数据,整合进出口贸易实时数据流,动态验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实践逻辑。第三, AI+ 在线课程建设的路径创新,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让学生正确使用相关软件,结合课程内容制作文字、图片、视频,然后矫正,突出“听党话、跟党走”这一理念进行作品展示。

四、“概论”课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与平台协同

“概论”课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与平台协同需立足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求,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理论教育。第一,“概论”课在线课程资源库建设。核心理论数据库,结合教材、课件、讲义、视频库、阅读资料,整合党章党规、重要讲话原文、权威解读等资源,形成结构化知识图谱,支撑必修模块系统教学。第二,“概论”课在线课程校际资源共建共享。不同高职院校的师生可以一起共建在线课程,共享资源库,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库的高效利用,促进在线课程的开放使用在校际共同使用。第三,“概论”课在线课程智能化平台协同机制。在“学习通”中结合AI 的介入,进行问答,将理念师生整理出来的典型AI 材料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整理,后期使用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借鉴学习其它专业学生的 AI 材料。将“人工智能 + 人类智慧”应用在思政课学习中,开展线上专题辩论,促进学生在AI 助力下深度交互。

五、用好人工智能推进“概论”课在线课课程建设

用好人工智能推进“概论”课在线课课程建设,2025 年 4 月 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 年)》中指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确保广大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开好讲好“概论”课,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整体优化设计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年,1-61.

[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1-102.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1-190.

[4] 肖前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年,1-216.

[5] 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1-380.

本论文属于 2024 年度校级课程思政建设与教改项目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 课程建设路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