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导向构建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的探索
邓雯予
西安未央宝石花兴隆园医院综合办公室 陕西省西安市 710018
摘要:目的:探讨以党建为导向构建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的可行性。方法: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选取两所综合医院参与实验,设计对照试验,将参与试验的医院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以党建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在两所医院中同时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0名患者和50名医务人员,参与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党建为导向构建的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和医疗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以党建为导向;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探索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维护及医疗服务的需求正经历着深刻变革。过去那种仅聚焦于身体疾病诊疗的传统医疗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患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1]。如今,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期待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治疗,而是更加重视心理、社交和情感层面的支持。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个人对生活质量更高层次追求的态度转变,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健康的定义有了更为广泛的认识[2]。在此背景下,临床医学中的人文关怀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作用愈发显著。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为了补充现有的技术和治疗方法,它更是衡量医疗服务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关注患者的全面需求,尊重他们的权益,并倾听他们的心声,提供定制化的支持与关怀,使得在进行生理疾病治疗的同时,也能有效满足患者在心理、社会以及情感方面的需要。基于此,本文通过设计对照试验,探讨以党建为导向构建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选取两所综合医院参与实验,设计对照试验,将参与试验的医院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以党建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在两所医院中同时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0名患者和50名医务人员,参与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男30女20)处于22岁-63岁,平均(44.01±3.07)岁;医务人员(男20女30)处于22岁-50岁,平均(40.24±3.11)岁。对照组患者(男31女29)处于21岁-64岁,平均(44.07±3.01)岁;医务人员(男19女31)处于22岁-51岁,平均(40.20±3.14)岁。两组经比较后,研究对象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②疾病状况不稳定;③无法配合。
患者纳入标准:①可以进行临床医学服务;②自愿参与研究;③疾病诊断明确,且病情稳定;④能够配合常规操作。
医务人员排除标准:①不具备合法执业资格;②因个人原因无法参与研究,如长期休假、离职等;③工作岗位与临床医疗服务不直接相关,如行政、后勤等。
医务人员纳入标准:①具有合法执业资格,包括医生、护士等;②自愿参与研究;③工作岗位与临床医疗服务直接相关。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以党建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①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人文素养培训:确定培训目标,即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沟通技巧和同理心。制定培训内容,包括医学伦理、患者心理、沟通技巧、医患关系管理等。根据医务人员的工作安排培训时间。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人文关怀教学经验的讲师授课,采用讲座、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定期考核。②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分析现有医疗服务流程,识别瓶颈和延误环节。重新设计流程,引入信息技术,如预约系统、电子病历等,提高工作效率。定期检查流程执行情况。③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关注患者需求: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定期向患者发放问卷,收集反馈信息,识别患者满意度较高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④加强医患沟通,开展医患交流活动:对医务人员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定期举办医患交流活动,如健康知识讲座、患者座谈会等。通过患者反馈和医务人员表现,评估沟通效果,调整沟通策略和交流活动形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服务模式。①患者就诊流程:预约挂号,初诊咨询,检查检验,诊断治疗,随访复查。②医疗服务流程:医生记录患者病情,建立病案档案,进行医疗收费。患者如有疑问,可随时向医生咨询。③医务人员工作流程:在患者治疗疾病期间,医生负责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护士负责护理、观察、用药、健康教育。医技人员负责检查、检验。管理人员负责医院的日常运营。④患者权益保障:医疗保密,医疗告知。患者如有投诉,可向医院投诉部门反映,医院将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患者满意度评分;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服务质量、医务人员态度、就医体验等方面,评分范围0-100,分数高则满意度高。
医务人员人文素养评分;设计医务人员人文素养评分问卷,包含沟通能力、情感支持、伦理道德、专业态度、持续学习等项目,评分范围0-100,分数高则人文素养高。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方式是(),计数方式为[n (%)],使用“t”、检验。
2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医务人员人文素养评分
观察组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模式随之转变,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3]。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以党建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尤为重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人文关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同时,党建导向的人文关怀体系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更具有服务意识,促进医院和谐稳定发展。为了实现以上效果,医院应明确党建引领,强化人文关怀意识,通过不同的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文关怀重要性的认识[4]。并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在此基础上,简化就医流程,尽可能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促使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并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根据患者需求改进服务质量。通过具体实践,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医务人员人文素养,让医疗环境更加和谐,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5]。
通过本研究可以观察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以党建为导向构建的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体验。这是因为人文关怀措施能够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提高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以党建为导向构建的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能够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这是由于人文关怀培训和教育使得医务人员更加关注患者的整体需求,提升了他们的服务态度和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以党建为导向构建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即以党建为导向构建的临床医学人文关怀体系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方面效果良好。未来应继续深化这一体系,以实现医疗服务的全面优化,让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温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展纪实 [J]. 中国医院管理, 2025, 45 (01): 4-5.
[2]刘全勇,毛敏. 加强临床医学实习本研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J]. 现代医学, 2024, 52 (S1): 143-146.
[3]方婵,程瑜,符隆文,等. 党建引领临床医学人文建设的价值、方向和实践路径探析 [J]. 现代医院, 2024, 24 (09): 1353-1356.
[4]周钰珊,陈艺成,谢颖.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路径探析 [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 (06): 110-112+116.
[5]孙钰,孙清. 新时代创新临床医学生党建工作实践探索 [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 (04): 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