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李媛媛
新疆伊宁市第二中学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本研究紧扣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这一关键视角,深入挖掘初中英语写作中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描写的有效策略。鉴于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在传统节日描写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学生对文化内涵领悟不深、语言表达不够精准流畅、写作技巧运用生疏等,本研究结合相关教育理论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精心构建了涵盖文化知识导入、语言表达训练、写作技巧提升以及多元评价促进等多维度的综合性策略体系。其核心目的在于助力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能够精彩呈现中国传统节日,从而提升其文化自信,并有力推动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写作策略
一、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今时代,“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承载着英语教学领域的崇高使命,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多元文化的重要桥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宝藏,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民俗底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领学生用英语精准生动地描绘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对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大有裨益,更是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文化、筑牢文化自信的关键路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在中国传统节日描写板块仍深陷困境,亟待创新,有效的教学策略来突围。
二、初中英语写作中传统节日描写现存困境剖析
初中英语写作中传统节日描写存在诸多困境。在文化内涵解读方面,多数学生仅略知节日习俗等皮毛,如对春节仅熟悉放鞭炮,发红包等外在形式,对其团圆、祈福等深层文化要义探究不足,致使写作时难以深入挖掘价值,文章流于表面,因未构建深度认知图式而难以写出有深度的内容。语言转译上,传统节日独特文化元素与表达方式对学生英语转译能力要求颇高,学生因词汇量、语法及句型运用能力欠佳,面对 “剪纸艺术”“舞龙舞狮” 等词汇难以精准英译,造句时也易犯语法错误,影响写作质量与流畅性,这和语言转换缺乏引导有关。写作技巧运用层面,学生普遍未熟练掌握,无论是开头引入主题、中间段落过渡还是结尾总结升华皆有困惑,习作常结构松散、条理紊乱,无法有机融合节日多元要素,这反映出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渗透较少,指导不足,未有效引导学生构建系统写作策略知识体系。
三、教学实践策略与案例整合
(一)文化知识导入与写作技巧融合策略
1.课堂教学深度渗透与写作引导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进程中,系统且深入地导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时,便可巧妙关联写作技巧。例如在讲述端午节起源故事、历史脉络及屈原传说轶事以助力学生理解其文化内涵后,随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内容运用到写作开头。可以这样开篇:“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ich has a profound connection with the great poet Qu Yuan,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a. It is not only a time for delicious zongzi and exciting dragon boat races but also a symbol of patriot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同时,教师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欢庆盛景与民俗活动细节时,可要求学生记录下印象深刻的场景描述性词汇与短语,为写作积累素材,并思考如何在描写节日场景中运用。这既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体验,又为其写作搭建了素材与思路的框架,符合从输入到输出的语言学习规律以及建构主义中情境性学习对知识构建的促进作用。
2.课外阅读广度拓展与写作借鉴
推荐学生阅读英语课外书籍、文章和绘本时,教师可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阅读素材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如读完简易英文版中国传统节日故事集后,要求学生借鉴其中对节日描写的结构与语言风格,写一篇关于自己熟悉的节日短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不同作者匠心独运的节日描写手法,积累诸如 “reunion dinner(团圆饭)”“lantern riddles(灯谜)” 等实用词汇与短语,拓宽文化视野与语言知识储备库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将所学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
(二)语言表达训练与写作实践结合策略
1.词汇积累与写作情境创设
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传统节日相关英语词汇时,通过精心制作词汇卡片并分类整理,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面紧密结合写作。例如创设春节筹备情境,让学生用英语描述筹备流程并形成短文。学生在运用 “clean the house(打扫房子)”“buy new year's goods(买年货)”“put up spring couplets(贴春联)” 等词汇时,不仅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提高了词汇运用熟练度与灵活性,还在构建短文过程中锻炼了写作逻辑与表达能力,遵循了语言学习中词汇习得与写作能力协同发展的原则。
2.语法与句型强化训练与写作提升
针对学生写作中的语法与句型问题开展专项强化训练时,结合写作练习进行。在讲解与传统节日描写相关常用句型后,如 “[Festival Name] falls on [date].” 和 “People usually [activity] during [festival name].”,立即让学生运用这些句型进行段落写作。通过改写句子、读写题、短文写作等多元化练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句型的同时,能熟练地将其融入到对传统节日的描写写作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体现了语言结构学习与写作实践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多元评价促进写作成长策略
1.教师评价与写作指导反馈
教师在评价学生描写传统节日作文时,从多维度综合评价并精准反馈。如指出词汇拼写失误、语法错误、内容残缺不全等问题的同时,肯定优点与进步。针对句子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we family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dinner.” 教师可提出修改建议:“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our family gets together and has a big dinner.” 并解释主谓一致的语法点。对于某个段落逻辑架构问题,如描述节日习俗段落缺乏条理,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或重要性顺序重新组织内容,以此助力学生持续提升写作水平,贯彻教育评价中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成长与进步。
2.学生自评与互评促进写作交流
组织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活动时,以提升写作能力为导向。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反思自己写作中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挖掘、语言运用、文章结构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在互评环节,学生评价同伴作文时,如发现同伴对中秋节文化内涵挖掘仅停留在吃月饼层面,可建议其补充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与团圆寓意等内容;若发现文章结构松散,可讨论如何运用连接词优化。通过小组交流与探讨,学生相互学习写作思路与表达方式,拓宽写作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多维思维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提高对传统节日描写的写作能力。
在九年级人教版《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单元教学中,教师播放嫦娥奔月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并创设中秋场景,为写作打基础,分析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不同节日的历史文化意义。启发学生迁移运用,学会描写新年,重阳节等传统中国节日。评价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交流中明晰自身写作优劣,学习他人长处。使学生提升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写作能力,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与传播也达到新高度。
四、结论
在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的时代浪潮中,初中英语写作中的传统节日描写承载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文化知识导入、语言表达训练、写作技巧提升以及多元评价促进等多维度策略的扎实实施,能够卓有成效地化解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传统节日描写存在的诸多难题,有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文化传播意识。初中英语教师应持之以恒地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运用英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中国传统节日,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舞台上熠熠生辉,同时也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征程中,仍需持续密切关注教学策略的优化与完善,以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需求与文化传播新态势。
参考文献:
[1]郭紫.中学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以人教版英语中的传统节日为例[J].校园英语, 2021(26):131-132.
[2]郭紫.中学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以人教版英语中的传统节日为例[J].校园英语, 2021(26):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