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可视支架 激思维火花
刘朝霞
东莞市东城第八小学
该论文为东莞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利用思维可视化支架提升高年段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研究》课题成果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搭建各类“思维可视化支架”可以引导学生内化与运用文本信息,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如:搭建Character Map支架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搭建Who Am I?气泡图支架可以增强思维发散性;搭建流程图支架可以提升思维逻辑性;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支架;思维品质;读写教学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课标》)提出,要求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掌握二级认知策略:“借助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归纳、整理所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中的“二级教学提示”也提到,“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借助图表及时梳理和归纳所学内容。”利用“思维可视化支架”开展读写教学,是提高高年段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结合课例详述“思维可视化支架”的运用
本文将结合人教版英语教材读写教学课例以及绘本中的读写教学案例,阐述各类“思维可视化支架”在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运用。
(一)Character Map: 理清条理,培养思维缜密性
描写人物是小学英语高年段的阅读和写作主题之一。教师运用Character Map教会学生清晰地表述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条理清晰地逐一阐明理由,可以培养有理有据的写作方法和写作习惯,丰富学生的写作作品,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品质。
在人教版《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 Unit 1 Read and Write部分Meet Robin! 描述了机器人Robin的各项性格特征及其原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浏览全文,圈出Robin的性格特点。随后,教师提出Why is Robin clever? Why is Robin hard-working? Why is Robin strict?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章,补充“Evidence”栏目中的具体佐证事例。如:Robin的clever性格特征的佐证事例是“He can speak Chinese and English.”。在读后写作环节,学生还可以借助Character Map这一可视化支架,列出将要描述的人物个性特点和佐证事例,再根据这个支架开展写作活动(图2)。
在读写教学中使用Character Map作为思维可视化支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明白“人物性格怎样”这一问可以有多解;还能够支持学生多角度且有逻辑的写作,发展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二)Who Am I?气泡图:丰富语言,增强思维发散性
外研社英语分级阅读绘本第三册上The New Teacher通过描述机器人老师初来乍到发生的一系列趣事,生动展现机器人not very clever和hard-working的独特个性。Who Am I?气泡图既可以用作引导学生获取、梳理、内化绘本内容的思维可视化支架,也可以在文本阅读教学之后,用作指导学生写作的可视化支架。
在绘本课的阅读环节,教师通过图片环游及层层设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与老师一起寻找并补充板书中关于机器人外貌、性格、能力、特长这几方面的信息(图3),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在读后写作环节,教师布置学生设计并描述自己的机器人的任务。学生先在Who Am I?气泡图中列出机器人的各方面信息,再根据该可视化支架开展习作(图4)。
在读写教学中使用气泡图作为思维可视化支架,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加语言容量,激活旧知,结合新知形成知识网络;还能支持学生丰富且有个性的写作;更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散性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流程图:明晰顺序,提升思维逻辑性
流程图能清晰直观地表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人教版《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 Unit 4 Read and Write部分What a dream! 谈论Wu Binbin在梦境中进行两场赛跑的一系列事件。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扫读课文,回答问题:How many races are there in Wu Binbin’s dream?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开展小组合作,补充板书的流程图(图5)中每个时间点Wu Binbin遇到的状况。接着,教师借助该流程图,引导学生复述Wu Binbin的梦境发展过程。在读后写作环节,教师可以清空板书的流程图中的信息,填上教师自己的梦境过程,并根据流程图口头叙述梦境内容,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最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任务单中补全自己的梦境流程图,并根据这一思维可视化支架进行写作(图6)。
在读写教学中使用流程图作为思维可视化支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明晰文本逻辑,同时支持学生真实且有逻辑的写作,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三、结语
从以上课例和分析可见,思维可视化支架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教师要进一步探索其他类型的思维可视化支架运用方式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中,形成相关的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读写教学策略,力求增强学生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参考文献:
[1] Karen Bromley, Linda Irwin-DeVitis, and Marcia Modolo.1999.50 Graphic Organizers for Reading, Writing&More [M] New York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刘濯源.思维可视化:减负增效的新支点[J].中小学管理,2014(6).
[4] 钱小芳,王蔷,崔梦婷.[J].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适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9,(11)
[5] 熊频,胡小勇.可视化思维支架:概念图研究的新视角[J].信息技术教育,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