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宋越
120225198706173168
摘要: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向乡村投入不少资金与项目,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制的逐渐成熟,乡村建设的管控要求更加严格,村庄规划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目前在福建省大部分乡村中,村庄规划与城镇详细规划的效用相似,并愈发得到重视,新、改、扩建筑都必须要求有村庄规划的支撑,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起到了较大作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模式
中图分类号:TH7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框架下,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优化土地利用与保护、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措施。实用性村庄规划能够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在“多规合一”的模式中,通过对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进行调研与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策略。本文结合作者在编制村庄规划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思考,探讨有效且切实可行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方法。
1产业导向下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1.1品牌特色不鲜明
目前乡村经济文化已经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乡村发展条件和本土资源的限制,现在农村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产业发展品牌特色不鲜明。随着产业化的全面覆盖,对市场销售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才能应对市场竞争,扩大销售规模。在旅游业方面,一些村庄没有根据当地特色发展本地品牌旅游,盲目跟风扩大旅游规模,导致投入大量资源但是收益较低。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发展是没有找准品牌定位,没有确定好产业发展方向,没有鲜明的产业特点。
1.2国土资源分配不均衡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但是人均土地面积不足,土地资源紧缺。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制度得以落实。为了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国家大力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基于现在的发展国情,国土资源分配不均衡对城乡用地的统筹发展及农业用地的空间造成了影响。
1.3资金保障力度不够
整体农村产业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农村产业投资较大,回收收益的风险较高,导致招商引资过程中吸引资金流力度较小,一些大型企业不愿意在乡村投入建设。一些乡村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难以吸引高质量的招商企业入驻,进一步制约了乡村发展,阻碍了乡村产业体系的建立。
2产业导向下村庄规划编制的具体优化路
2.1规划编制产业空间,激活资源优势
在制定村庄发展计划时,应合理划分产业空间。这意味着要根据当地特有的自然条件、文化背景以及市场需求来布局各类产业。例如,对于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如高效生态农业或特色农产品种植;而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小镇,则可以着力于休闲观光业的发展。此外,还应鼓励地方企业与农民合作,通过建立合作社等形式,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同时,要引导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激活本地潜在资源,使之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增长。
2.2强调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是指将不同类型的规划,如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交通运输规划等,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的整体。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避免各类计划之间的冲突与重复,还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与协调决策,从而形成统一且系统化的发展框架。例如,各级政府可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和审议涉及多个领域的项目,以确保各项政策相互衔接。此外,多规合一还能够增强政策执行力,使得各项措施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
2.3建立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研究前,应充分调研村庄现有的产业结构,找准当地发展优势,结合经济政策及招商引资方案,从整体考虑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策略。根据我国产业发展规律,可以在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后,不断扩大发展平台,加入其他新兴产业,形成新型产业链,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首先确定一个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分析当地的产业优势不断扩大市场,形成坚实稳固的产业体系。其次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将其他特色产品引入本地,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形成新型产业体。在进行新型产业体引入前,要进行深入调研,包括产品的定位、引入成本、销售模式、产品利润等多方面,还要对产品目标人群进行精准定位。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争取政策支持,不断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2.4加强规划衔接
在编制村庄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与上位规划的衔接。这意味着需要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层面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其他行业标准,以保证本次规划的实施不违背上位规定。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是实现各类指标一致性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土地使用布局方面,各项指标如耕地保护率、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等,都需严格遵循上位规划的要求,以免造成后续执行中的矛盾冲突。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上下联动、有序推进的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2.5资源保护规划
一方面,关于自然资源保护规划。自然资源方面,需要维护“山明水秀,两水育村”的格局,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例如,村庄内本身包含河流,并且依山傍水,环境较为优美。由于存在大面积农田、水域以及林地,因此需要对河道整治进行规划,满足维护自然资源要求。同时,应当对农林用地进行严格管控,禁止私自占用农林用地,切实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最终构建出两水生态景观,对居住环境进行改善。另一方面,关于文化资源保护规划。比如可以利用闲置的院落、建筑等,将其进行修缮可作为民宿或展览馆等,充分发挥闲置资源的功能。此外,还可以将农产院落和村民居住院落进行结合规划,利用已有的养殖等产业提高与外来游客的互动性,不仅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进入村庄,还可以借机发展村庄服务业,以提高村民的收入。对于水果蔬菜等农业资源,在售卖的基础上,策划采摘等活动并配套建设相关设施,丰富农业资源售卖的形式,充分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水平及产业特点,联合多个村庄的用地形成发展合力。在具体土地资源分配时,充分考虑土地资源性质和使用功能,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利用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优势,减少实际土地资源的使用。通过在多个村庄建立电商发展基地,不断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灵活运用土地空间。
2.6规划实施和监测评估
为了确保各项计划顺利实施,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具体措施与时间表。同时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这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还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定期召开评审会议,与相关利益方沟通反馈意见,将进一步提高整个过程透明度,并增强社区参与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村庄规划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村庄规划工作,既要结合新形势下村庄发展需求,也要结合村庄特色与生态环境,注重打造村庄特色,谋划村庄可持续发展产业,村庄规划编制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合理规划村庄现有的土地及空间资源。在提高村庄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尽可能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还要结合村庄的农业特色及发展需求,体现村庄独特的乡土文化特征,制订更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方案,让村庄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骏.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安徽省绩溪县尚村为例[J].住宅科技,2021,41(4):44-47.
[2]满自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西北地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甘城子村为例[J].魅力中国,2021(42):57-58.
[3]冯明博.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以长沙县花果村村庄规划为例[J].房地产导刊,2021(24):1-2.
[4]张璇,李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以沂南县朱家林片区村庄规划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22(24):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