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
谢媛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柴火市街小学 邮编:010010
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该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教师教学理念滞后、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本文探讨了更新教师培训机制、精心设计课程活动和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策略,以促进整体教学的有效实施。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提出,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然而,许多学校在实际教学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单元整体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法着重于词汇和语法的单纯传授,而整体教学法则更加强调语言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交际能力的培育。单元化的整体教学法引导学生于现实情境里实践所学知识,从而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真实交流场合中,学生将更显自信,表现更为出色。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现代社会对个体跨文化交流技能的要求日益凸显,这已成为一种基本素质。为了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引入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整体教学策略。这种培养不仅开阔了他们观察全球的视野,而且提升了他们适应未来社会,与他人交流交互的技巧。通过深入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生们在跨文化交流时将展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技能。
(三)激发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境创设和主题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和项目时,能够主动探索和学习,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
在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呈现一定的落后状态。许多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不足。课堂教学的改革未能实现预期转变,整体教学策略的实施受到了限制,难以实质性地推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由此制约了教学材料多元化和灵活性,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许多教材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和相关性[2]。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常常遭遇单调乏味的挑战,这成为培育积极学习动力的障碍。课程内容的单一性问题限制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情境的能力,进而影响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整体教学策略的实施,一大阻碍即为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在当前教育环境中,诸多学校在评估学生表现时,依然主要依赖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仅依靠一种评价方法,不能充分映射学生的全部学习成果,此做法可能使得学生过分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实际的语言运用及沟通技巧的增强。因此,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成为促进整体教学策略推进的关键任务。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更新教师培训与发展机制
针对单元化的教学方案,首要任务是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体系进行现代化改革。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并熟练应用适宜的教学能力和策略。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技巧。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使得教师能更有效地应对教学中的各项需求,进而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举例来说:
在一次针对小学英语教材《My Week》的教师培训会上,教育专家重点讲解了如何运用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训中,老师们首先学习了如何设计围绕“日常活动”的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分组讨论,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比如如何利用“Monday to Sunday”中的词汇,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对话。一位教师展示了她如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家庭聚会”。她首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在活动中,学生使用句型“On Monday, I go to school”描述自己的一周安排,并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互动。例如,学生A问:“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 学生B回答:“On Saturday, I play soccer with my friends.” 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熟悉了“go to,” “play,” “visit”等动词,还培养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语言使用的实际性和趣味性。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与活动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兼顾学生们的特定需求与兴趣爱好,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可以围绕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使学生在现实场景中开展深入地研究与实际操作[3]。借助多领域知识的融合,充实英语教学的素材,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能显著提升他们的主动参与程度。
举例来说:
在设计小学英语教材《My Schoolbag》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开展了一次主题为“我喜欢的文具”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课程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书包中有哪些文具,并使用相关的英语词汇,如“pencil,” “notebook,” “eraser,” 和“ruler”。然后,学生们被分成小组,要求每组展示他们最喜欢的文具,并用句型“I like my pencil because it’s blue”进行表达。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绘制自己书包的图片,并标注每件文具的英文名称,增强了对单词的记忆。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不仅提升了英语口语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最后,教师总结时指出,学生在活动中使用的句型和词汇,如“I have” 和 “This is my” 等,得到了有效地巩固,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和愉快。
(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为了解决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和表现。评价体系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程度、完成指定任务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其在语言使用上的技巧,形成更为全面的评价反馈机制。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更好地支持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案例分析:
在小学英语教材《Ways to Go to School》的课程中,教师引入了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课程开始时,学生们讨论不同的上学方式,如“walk,” “bike,” “bus,” 和“car.” 每个学生分享自己上下学的方式,并用句型“I go to school by bike”进行表达。为了评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课堂参与度,教师设计了自评和互评环节。学生在小组讨论后,互相评价对方的表达流利度和词汇使用。每个学生填写一份简单的评价表,记录自己的进步和同伴的反馈。例如,学生们可能会写下“Tom speaks clearly”或“Sarah uses new words.”通过这种评价机制,教师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显著提高,语言表达也更加自信。
总结: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不仅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其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面对现存问题,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多元化评价体系将是关键。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提升自我素养,实现更高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文娟.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上旬刊), 2022(11):19-21.
[2]苏丽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女报, 2023(3):0127-0129.
[3]杨婷婷.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中华志愿者, 2022(1):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