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路桥施工技术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运用
吴静
320828197809080022
引言
随着城市交通荷载的不断增加,路桥结构面临更严苛的力学性能要求。钢纤维混凝土凭借其优异的抗弯拉强度和疲劳性能,在市政路桥施工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该技术不仅能减少结构厚度、降低工程成本,还能显著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基础概述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是近年来市政路桥工程领域重点推广的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适量钢纤维形成复合材料体系。该技术通过均匀分布的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显著改善传统混凝土抗拉强度低、脆性大等固有缺陷。在市政路桥工程实践中,钢纤维混凝土主要应用于桥面铺装层、伸缩缝、防撞护栏等关键部位,其典型掺量范围为体积分数 0.5%-2.0% 。材料性能方面,钢纤维混凝土展现出优异的抗弯拉强度、抗冲击性能和抗疲劳特性,其弯拉强度可达普通混凝土的 1.5-2 倍,抗冲击性能提升 5-10 倍。施工工艺上,钢纤维混凝土采用常规搅拌设备即可生产,但需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通常采用先干拌后湿拌的工艺确保纤维分散均匀。在市政路桥工程应用中,该技术能有效减少结构裂缝产生,降低维护频率,特别适用于承受重载交通和温度应力较大的工程部位。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相比,钢纤维混凝土可减少钢筋用量 30%-50% ,同时简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2 市政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施工流程
2.1 施工前期的材料准备与配比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首要环节。在原材料选择方面,水泥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保证混凝土基体的强度发展。骨料的选择需特别注意粒径控制,最大粒径不宜超过钢纤维长度的 2/3,以避免纤维分布不均。钢纤维的选型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常见的有端钩型、波纹型和铣削型等多种形式,每种类型的纤维具有不同的锚固效果和增强特性。配合比设计阶段需进行多组试验验证,重点考察纤维分散性、工作性和强度指标。水胶比的控制尤为关键,过高的水胶比会导致纤维与基体粘结力下降,而过低则会影响施工和易性。外加剂的使用需要与钢纤维有良好的相容性,通常采用高效减水剂来改善拌合物的流动性。
2.2 搅拌与运输环节的要点
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工艺直接影响纤维的分布均匀性和最终力学性能。搅拌设备宜选用强制式搅拌机,其搅拌效率高且能保证纤维均匀分散。投料顺序对纤维分散至关重要,推荐采用 " 先干后湿 " 的投料方式:先将骨料和水泥干拌 30 秒,再加入钢纤维继续干拌 60 秒,最后加入水和外加剂湿拌 90-120 秒。搅拌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过短会导致纤维结团,过长可能造成纤维弯折损伤。搅拌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监控拌合物状态,发现纤维结团现象立即调整工艺参数。运输环节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过程中保持搅拌筒低速旋转以防止离析。运输距离不宜过远,夏季高温季节应采取遮阳措施,冬季则需做好保温工作。当运输时间超过初凝时间的 1/2 时,需在施工现场进行二次搅拌以恢复工作性。泵送施工时,要选择大直径输送管道,减小弯头数量,降低泵送阻力。
2.3 浇筑与振捣的操作规范
钢纤维混凝土的浇筑过程需要遵循特殊的技术要求。模板支设必须牢固严密,接缝处加设密封条防止漏浆,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以保证成型质量。浇筑前应清理基层,保持湿润但无积水状态。浇筑方式宜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 300-400mm 范围内,避免因厚度过大导致振捣不实。下料点布置要均匀,避免集中倾倒造成纤维定向排列。振捣作业需选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1.5 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且无明显气泡逸出为准,通常为15-30 秒,过度振捣会导致纤维下沉影响分布均匀性。振捣棒应垂直插入并缓慢拔出,不得触碰模板和钢筋。对于钢筋密集区域,可采用小型振捣棒辅助振捣。
3 市政路桥施工技术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运用
3.1 路面结构中的应用
钢纤维混凝土在市政道路路面结构中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应用于道路面层时,可显著提高路面的抗弯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有效抑制反射裂缝的产生。在旧路改造工程中,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加铺层可减少结构厚度,降低对既有管线的影响。交叉口和公交专用道等重载区域使用该材料,能够显著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车辙和剥落等病害。在隧道道路铺装中,其良好的耐火性能可提高结构安全性。施工时需特别注意接缝处理,缩缝间距可适当加大至 6-8 米,减少接缝数量。传力杆的设置要确保与纤维分布不冲突,可采用预埋套管方式安装。表面纹理处理要精细,既要保证抗滑性能,又要避免过度拉毛导致纤维外露。在冬季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优势明显,特别适合北方寒冷地区道路建设。
3.2 桥梁墩台的加固技术
钢纤维混凝土在桥梁墩台加固工程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价值。对于出现裂缝的既有墩台,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套箍加固可显著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在新建墩台施工中,将钢纤维混凝土应用于墩身易开裂区域,能够有效控制温度收缩裂缝的发展。墩台帽梁部位采用该材料,可减少主拉应力区的钢筋用量,简化施工工艺。在潮汐影响区桥梁墩台中,钢纤维混凝土优异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可显著提高结构耐久性。施工时需特别注意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理,采用凿毛清洗后涂刷界面剂的方式确保粘结可靠。模板支设要特别牢固,考虑钢纤维混凝土较大的侧压力。对于大体积墩台结构,可采用分层浇筑方式,层间间隔时间控制在初凝时间内。温度控制措施要到位,采用低热水泥配合冷却水管等措施降低温升。
3.3 伸缩缝处的特殊处理
钢纤维混凝土在桥梁伸缩缝处理中展现出独特的技术优势。传统伸缩缝周边混凝土易出现碎裂、剥落等问题,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可显著改善这一状况。在伸缩缝过渡区采用该材料,能够有效分散车轮冲击力,减少接缝处应力集中。施工时需特别注意与伸缩装置型钢的衔接处理,确保钢纤维均匀分布至型钢边缘。混凝土浇筑前,伸缩缝装置必须准确定位并牢固固定,防止浇筑过程中移位。振捣作业要避开型钢锚固区,避免扰动预埋件位置。表面处理要精细,确保与伸缩装置顶面平顺过渡,高差控制在 2mm 以内。在大型桥梁的模数式伸缩缝处理中,钢纤维混凝土的变形协调能力可显著降低装置损坏风险。冬季施工时,该材料的抗冻性能可防止接缝周边出现冻融破坏。
结束语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市政路桥工程提供了更可靠的材料选择。随着材料科学和施工工艺的持续进步,该技术将在提升工程品质、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发挥更大价值,为现代化城市交通建设注入新的技术活力。
参考文献
[1] 戴鹏 .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路桥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J]. 现代工程科技 ,2025,4(01):105-108.
[2] 向倬乐 . 浅析市政路桥施工技术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运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33):106-108.
[3] 樊 笑 宇 . 桥 梁 施 工 中 钢 纤 维 混 凝 土 的 应 用 [J]. 黑 龙 江 交 通 科技 ,2024,47(10):68-70+74.
[4] 张洲波 . 市政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新技术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浙江瓜沥建设有限公司 ;,2024:283-285.
[5] 张 义 堂 . 路 桥 施 工 中 钢 纤 维 混 凝 土 技 术 应 用 [J]. 运 输 经 理 世界 ,2023,(2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