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研究
袁建坤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中学 524300
摘要: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更是可以使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中,形成各种体育精神素养,使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初中体育老师必须要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注重从体育锻炼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健康管理,从小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帮助学生养成爱运动、正确运动的好习惯,使学生真正的开始参与锻炼。本文从当前初中体育健康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多样化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运动能力一点点提升,带动初中体育教学实力的强化。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初中体育课堂;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引言: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开展体育教学,可以使初中生养成更好的身体素质水平,符合健康成长的要求,也满足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初中体育课堂跟以往存在很大的不同,更加的具有科学性,由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运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都得到提升。体育课程改革必须要遵循新课标教育背景的要求,突出素质教学,关注学生健康,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化。一直以来,体育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受重视程度都相对较少,尤其在初中教育过程中,更是长期存在被忽视的尴尬地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初中主要注重知识学科的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更好的进行之后的学习。因此,体育课程的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也没有结合健康教育理念进行课程优化。当前在体育课程教学的时候,没有过多的体育项目开展,使学生选择体育训练的器材和运动工具也较少,学生不能真正的完成体育项目[1]。同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是单一的进行一些动作和知识理念的教学,没有与学生互动,导致了初中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初中生缺乏运动的兴趣。其次,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必须注重提升学生的健康系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多种教学策略,但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师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培养。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照本宣科的按照以往的流程先进行讲解,然后简单带动学生训练,随后自由活动。没有注重新教学方式的推广,也没有充分结合新型的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也没有充分结合课堂评价,因此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课堂存在的不足,结合新课标的标准,围绕健康锻炼的需求重新整合体育课堂资源,制定有效措施,带动学生进行充分的锻炼。
2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措施
2.1教师注重引导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黄金时期,正是需要人用爱来呵护的时期,教师在这个阶段,必须要贴合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初中教师必须要了解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根据学期进行学习课程、进度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多样体育项目,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等设计体育活动,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身体情况,带动训练。教师必须要学习新教学理念,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贴合初中生的特征,使体育课堂生动有趣,从被动运动变为主动运动。在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如有的学生先天身体素质较差,有的学生体型较胖运动难度大,有的学生肢体不协调等,教师要以关心、耐心的态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训练,提高身体素质水平,教师在旁边提供帮助,也是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一点点爱上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新课标下体育教学需求,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到因材施教。了解新理念和各种教学方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运动水平[2]。
2.2使课堂活动多样化发展
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放松的环境下更好的学习。一直以来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都存在死板的弊端,都是教师单一的进行体育知识理论的讲解和动作示范,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面对一些问题也不能及时的向老师提问,老师也不能了解学生在运动和学习上的难处。因此,必须要使课堂多样化、趣味化,满足初中生的心理。首先课堂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营造新上课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体育知识讲解之后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实际观看,实现视觉和听觉的统一,更加深入的了解运动精髓,提升运动兴趣。其次,举办趣味比赛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针对某项体育运动,进行竞赛的设计,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讲解等,使学生参与进来,在团体竞赛的过程中达到运动的目的,并且了解体育精神,使学生具有协作运动的能力,实现自主和合作的结合,并在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拉近和同学之间的距离,真正的提升学习兴趣[3]。
2.3注重教学评价
为了使初中生重视体育、爱上运动,教师必须要注重评价机制的应用,使学生在合理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情况,不断的改变自己的不足,主动的进行学习。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新课标教学理念的主要内容,可以充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不足,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就课程要求、学生实际身体情况、课堂表现等全面进行评价,在教学之后合理的使用评价机制,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更是能提升知识获取之后的满足心理。教师不应当以成绩和分数作为考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体育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真正的观察到每个学生的体育运动上的实际情况,如运动姿势的完成情况、出上课是否专心等,在课后向学生进行评价反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完成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并有针对性的告知学生如何改正,做好评价的延伸。教师还可以利用评价机制了解到学生在完成体育项目中存在着哪些难处,改变授课形式,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做好健康监测,建立健康档案,为学生的身体负责[4]。
结语: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己专业的教学精神,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改进体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友善、耐心的态度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围绕“健康”主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监测学生身体情况,做好健康教学工作,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运动,从而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学勤.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4,(33):85-87.
[2]张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4):96.
[3]阮欣靖.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10):82-84.
[4]林海.新课标下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3,(3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