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探讨
李斌
330501198904101813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是指根据成本、使用寿命和耐久性等要求,在特定材料、使用条件和暴露条件下具有最佳性能特点的混凝土。HPC由于具有高强度、高延展性和高耐久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隧道、预制构件等领域。而7d抗压强度通常被用来估计28d抗压强度结果并进行施工管理,7d抗压强度作为评估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大型、复杂结构工程的质量相当重要。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现代建筑行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健康,以及建筑物功能需求的不断提升,原有的混凝土材料在性能和适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暴露出来。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以突出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成为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与建造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大量实际应用案例表明,高性能混凝土可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并且在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高性能混凝土本身较低的维护成本,也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因此,有必要针对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展开进一步探究。
1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1材料配制质量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依赖于精确的配比和优质的原材料,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性能不达标。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波动、不同批次之间的差异,以及现场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性能。特别是硅灰和粉煤灰这类掺合料的活性和颗粒细度的不达标,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水灰比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硬化后的性能。材料配制中的质量与配比问题,将直接导致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优势无法被充分发挥出来。
1.2材料在建筑各环节应用中的适应性问题
如今,高性能混凝土凭借出色的性能,在各类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得到重要应用。但是在不同施工环节中,该材料可能出现适应性问题。例如,在泵送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因黏度较高,可能会出现堵管现象,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在复杂结构或钢筋密集区,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填充能力可能出现问题,导致浇筑不完整,产生蜂窝、孔洞等缺陷。这些适应性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对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管理,但在实际施工中,因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很容易出现偏差。
1.3工艺的规范性问题
虽然如今又有详细的工艺规范标准,但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中,规范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施工现场,受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设备条件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出现问题。例如,搅拌时间和速度不符合要求,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不到位,或是浇筑后的养护措施不充分。这些偏差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导致最终的建筑结构无法达到设计预期。除此之外,因工艺规范的复杂性和具体实施中的灵活性要求,有时施工人员对规范理解出现偏差,也会导致执行效果打折扣。
2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优化措施
2.1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性能和工程要求,通过精确的配比来实现预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水胶比。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避免过低的水胶比导致施工操作困难。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首先是选择优质的胶凝材料,如优质的水泥,能够提供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其次是选择细度模数适宜的细集料和粗集料,保证混凝土内部的骨料配比良好。还可以添加掺合料和特殊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掺入矿渣粉、硅灰、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添加减水剂、缓凝剂、增塑剂等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收缩和提高强度。原材料试验主要是确定各种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如水泥的标准稠度、骨料的粒径分布、掺合料的活性等。混凝土试块试验主要是进行强度、抗渗透等力学性能的测试,以确定配合比方案。不同的工程项目对混凝土的性能有不同的要求,如强度等级、施工环境、养护条件等,都会对配合比的设计产生影响。
2.2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模板安装、脱模剂的涂抹、养护条件等。模板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混凝土成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脱模剂要均匀涂抹,以免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害。养护条件要符合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要求,如空气温度、湿度等。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避免混凝土的坍塌和分层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施工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采用冷却水降低混凝土温度、分层浇筑等,防止温度引起的开裂和收缩。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气泡和空隙的产生。使用适宜的振捣设备和方法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振捣和充实。振捣时间和强度要适度,不可过度振捣,以免降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养护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正常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包括保持混凝土湿润、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等。特别是在早期养护阶段,要采取措施保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2.3混凝土搅拌技术
混凝土搅拌技术是确保高性能混凝土均匀、稳定的关键。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要控制好各个成分的比例和搅拌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混凝土搅拌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常见的搅拌设备有搅拌车、搅拌站和搅拌机等。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可以确保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能够充分混合,确保均匀性。配料比例需要严格控制。根据工程要求和性能要求,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包括水胶比、胶凝材料含量、骨料比例等。合理的配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搅拌时间也要控制。过短的搅拌时间会导致混凝土不均匀,无法充分混合;过长的搅拌时间会使混凝土的颗粒结合力下降,影响强度和密实性。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搅拌时间。
2.4模板安装
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模板安装,需要针对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并做好模板安装质量的管控。作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模板的精度和稳固性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构的尺寸精确度和质量。在该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采用了高强度钢模板系统,该模板有优质的刚度和光滑度,可承受高性能混凝土较大的侧压力。在模板安装前,施工人员对模板材料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无变形、无损坏,并对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漏浆问题。
结束语
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在提高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升施工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应用仍面临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挑战。未来应加强研究创新,完善标准规范,优化工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在选用高性能混凝土时,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具体需求、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等,实现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高性能混凝土将在建筑工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建筑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磊,陈佩,金显龙,等.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工业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J].四川建材,2023,49(12):5-7.
[2]李墨翰,王晓丽.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21,50(2):46-48.
[3]巩浩.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2):16.[4]宋志成.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建筑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