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过往经验驱动下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的交互设计模式

作者

周兴琪 代文波 张怡天 王秉航 普维 张新 林婧雯 杨世超 张茜 丛丽娜(通信作者)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智老人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失智症(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面临着记忆丧失、认知能力下降等挑战,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为了改善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可穿戴设备作为一种创新的技术手段,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然而,由于失智老人的特殊需求和能力限制,如何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可穿戴产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过往经验;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交互设计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失智症作为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病症,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失智老人在认知、记忆、行动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可穿戴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载体,能够实时监测失智老人的身体状况、位置信息等,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然而,目前市场上针对失智老人的可穿戴产品在交互设计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失智老人的特殊需求。因此,基于过往经验探索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的交互设计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失智老人的身心特点及需求分析

1.1身心特点

失智老人在身心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特点。在认知能力上,他们的认知能力随病情发展逐渐衰退,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等均受影响。这使得他们难以理解复杂的信息和指令,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差。例如,可能记不住刚刚发生的事情,在面对新的操作流程或规则时,学习和适应起来十分困难。身体机能方面,受年龄增长和失智症的双重影响,失智老人的身体机能明显衰退。行动变得不便,可能出现行走缓慢、平衡能力差等情况,增加了摔倒等意外发生的风险。同时,视力和听力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和沟通。情绪状态上,由于认知和身体上的障碍,失智老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常见的情绪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易怒等。比如,当他们无法完成原本熟悉的事情,或者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和不安时,就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长期处于身体和认知的双重困境中,也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滋生;而当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被他人误解时,可能会表现出易怒的情绪反应。

1.2需求分析

失智老人存在多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为可穿戴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方向。安全需求是失智老人的重要需求之一。由于他们认知能力下降,容易走失或遭遇意外,所以对安全保障有着较高要求。可穿戴产品应配备定位功能,以便家属和护理人员随时掌握老人的位置;同时设置紧急呼叫功能,让老人在遇到危险时能及时向外界求助,以此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健康监测需求也不容忽视。实时监测失智老人的身体状况,如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指标,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让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老人的身体健康。社交需求方面,尽管失智老人的社交能力有所减退,但他们内心依然渴望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可穿戴产品需要提供简单易用的社交功能,例如语音通话让老人能便捷地与他人交流,信息提醒功能则可及时告知老人收到的消息,满足他们的社交愿望。情感关怀需求同样关键。失智老人在身心上承受着诸多困扰,需要更多的情感关怀。可穿戴产品可以通过一些设计元素给予他们情感支持,比如采用温馨的提示音,让老人在操作产品时感受到温暖;设置个性化的界面,根据老人的喜好进行定制,增强他们对产品的认同感。

2过往经验对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交互设计的启示

2.1成功案例分析

在过往的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设计中,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例如,某款定位手环采用了大尺寸的按键和简单的操作流程,方便失智老人使用。手环还具备语音提示功能,当老人按下紧急呼叫按钮时,会自动向预设的联系人发送求救信息,并伴有语音提示,提高了产品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2.2失败案例反思

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比如,某款智能手表功能过于复杂,界面设计不够简洁,失智老人很难理解和操作。此外,该手表的电池续航能力较差,需要频繁充电,给老人的使用带来了不便。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在设计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特点和需求,避免设计出过于复杂或不实用的产品。

3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的交互设计模式构建

3.1感知层交互设计

可穿戴产品的界面设计应采用大字体、高对比度的颜色,以适应失智老人视力下降的特点。图标和图形应简洁明了,易于识别。例如,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代表不同的功能,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图案。提供清晰、洪亮的语音提示和警报声,方便失智老人在视力不便的情况下获取信息。语音提示应简洁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词汇。产品的按键应具有一定的触感,方便失智老人操作。可以采用凸起的按键或带有纹理的表面,增加手指与按键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3.2认知层交互设计

在认知层交互设计中,充分考虑失智老人的认知特点是关键。信息呈现务必简单直接,过多繁杂信息会让老人无所适从,因此要突出显示健康数据、定位信息等重要内容。采用图表、图片等直观形式,能把抽象的数据转化为易懂的视觉信息,降低老人的理解难度。操作引导也需清晰明了,可借助动画演示,生动展示操作过程,或者利用语音提示,用温和亲切的声音给予指引。

3.3操作层交互设计

在操作层交互设计上,针对失智老人的特点需进行细致考量。减少按键数量是基础,过多按键易让老人混淆,精简后能降低操作复杂度。采用大尺寸按键,增大了按压面积,即便老人手部灵活性降低,也能轻松按压。按键布局严格遵循人体工程学原理,依据老人使用习惯和手部活动范围合理安排,最大程度避免误操作。融入简单的手势操作,如滑动、点击等,能增加操作的趣味性和便捷性。但必须保证手势操作识别准确率极高,因为失智老人可能无法精准做出标准手势,若识别不准导致功能失效,会极大影响老人使用体验。

3.4情感层交互设计

情感层交互设计对于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至关重要,它能给予老人温暖与关怀。我们可深度了解失智老人的喜好和习惯,进行个性化定制。在界面方面,挑选他们喜爱的颜色与图片作为背景,让老人在使用时更感亲切熟悉。功能设置上,将其熟悉的联系人设为紧急呼叫对象,让老人在需要时能第一时间联系到亲近之人。在提示音和震动模式等细节处融入情感元素。温馨的提示音如同家人的轻声叮嘱,轻柔的震动则似温柔的触碰,全方位给予失智老人情感慰藉。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过往经验,深入分析了失智老人的身心特点及需求,构建了包括感知层、认知层、操作层和情感层的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交互设计模式。通过案例验证与评估,证明该设计模式能够提高失智老人使用可穿戴产品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增强产品与失智老人之间的交互效果,为失智老人提供更贴心、更有效的产品体验。

参考文献

[1]张艳河,车奇鸿,马晓钏.过往经验驱动下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的交互设计模式[J].设计,2024,37(05):133-135.

[2]郑璀颖,蔡茵茵,张嘉怡.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界面的容错性设计研究[J].轻工科技,2023,39(06):188-191.

[3]郑璀颖.基于失智老人认知能力的可穿戴产品界面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3,(04):112-114.

[4]单振宇.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的交互设计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21.

[5]朱绮雯.基于用户体验的失智老人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21.

作者简介:

周兴琪(2004-),男,本科,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

代文波(2004-),女,本科,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

张怡天(2005-),男,本科,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

王秉航(2004-),男,本科,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

普维(2003-),男,本科,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

张新(2003-),男,本科,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

林婧雯(2004-),女,本科,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

杨世超(2006-),男,本科,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

张茜(2006-),女,本科,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

通信作者:丛丽娜(1984-),女,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