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质玉米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

鞠雪 宝亚迪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农牧局,内蒙古 赤峰 025350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与维持粮食安全稳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出发,围绕优质玉米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针对性、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为更多农业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优质玉米;选育;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可以切实提高玉米种植的实际产量及质量。在实际进行应用该项技术过程中,要重点围绕选育与栽培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针对性、有效性的具体措施,推进玉米种植业朝着高质量方向不断发展与进步。

1优质玉米的选育技术要点

1.1科学选择与处理种子

1.1.1科学选择种子

在实际开展玉米种植过程中,所选品种类型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及质量。如果选择优质的玉米品种,可以提高每亩地块玉米种植产量40%以上。在具体品种选择过程中,要重点考虑抗倒伏、耐密性的优良玉米品种,比如先玉335、郑单958、京科968等。

1.1.2处理种子

等到完成前期玉米种子选择以后,通过强光照射的处理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玉米种子的活性,一般可以将种子放置于强光条件下暴晒3~4d,不仅可以加快种子的萌发速度,而且可以借助紫外线进行杀菌处理,有效防治各类病虫害。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进行种子晾晒处理,可以直接将种子平铺在空地上,这样可以充分接收到光照。等到完成种子晾晒处理以后,可以通过浸泡催芽的方式,直接将种子放置于清水中浸泡1~2d,等到完成浸泡处理以后及时捞出种子晾干处理,从而可以灭杀干净种子表面携带的各类病菌,大大降低后续发生黑粉病菌和炭疽菌的概率。此外,还可以采用药剂处理的方式,将种子与浓度为50%辛硫磷乳按照1∶100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合与拌种处理,这样可以在种子表面形成保护膜,直接阻碍病虫害的侵袭与干扰。

1.2科学选地与整地

结合玉米的生长习性来看,具有喜水、喜温的特点,对土壤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处于肥沃、疏松的土壤中更有助于玉米的生长与发育,进而取得显著的种植经济效益。在选择地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光照充足、土质肥沃、酸碱适度、地势平坦的地块,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病虫害侵袭与威胁情况,可以采用不同农作物进行轮作的方式,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概率。等到完成前茬作物收获以后,可以将秸秆直接用粉碎机将其粉碎成3~5cm小段,并施加尿素3~4kg,从而实现地块内部碳氮比例的有效调节,保持翻耕深度为25cm最佳。

1.3适期播种

等到完成上述一系列操作以后,科学选择播种时期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土壤墒情处于最佳状态下,要第一时间进行播种工作,一般在完成前茬作物收割后一天进行,这个阶段要维持土壤湿度处于70%~75%之间,从而促进种子更快生长。在实际播种过程中,以单粒精密播种技术最为常用,可以大大提高实际播种效率,严格控制行距为60cm、深度为5cm,避免出现漏播、少播等各类问题,确保播种均匀准确到位。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玉米播种的实际成活率,可以将播种密度上调2.5%,结合所选玉米品种的特点进行调整与优化播种密度。其中针对耐密性的玉米种子每亩地块播种4000粒,针对大穗玉米种子每亩地块播种3500粒。

1.4科学覆膜

在进行地膜选择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透明度高、抗氧化性强的高质量地膜,一般宽度为80~90cm、符合国家标准的聚乙烯薄膜。在春天时期,可以选择无色透明薄膜,每亩地块薄膜覆盖量为2~3kg,为了取得最佳的环保效果,可以选择可降解薄膜。其中在无风或微风的时间段,可以借助覆膜机械设备进行开挖沟壑8~10cm,并在上方进行铺设薄膜拉紧处理。通常情况下,覆盖地膜的时间可以提前10~15d,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晚霜冻害的发生程度,维持土壤水分含量处于60%~70%。

2优质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

2.1防旱防涝

在玉米进入育苗期间,一旦遇到连续降雨天气要及时采取排水措施,避免由于水分过多而发生旱涝情况。与此同时,如果地块出现严重缺水情况,要及时为玉米植株补充水分,确保田间水分维持在适宜状态,避免由于缺水而影响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与发育,但是也要避免水分过多而导致整体产量及质量下降。

2.2科学施肥

在实际进行玉米栽培过程中,要结合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实际需肥量进行确定施肥频率及数量。针对一些高产种植地块,每亩地块进行施加氮元素3kg、磷元素5.5kg、钾元素3kg。此外,要及时关注玉米幼苗不同生长时期的实际状况,科学灵活进行调整氮磷钾三种元素的配比,确保玉米植株保持最佳生长状态。等到进入玉米生长中后期阶段,玉米植株高大、间距偏窄,这会给日常施肥工作带来更大难度,要进一步优化施肥流程,进而确保所需肥料充足稳定供应。2.3查苗补苗

种植人员要定期开展田间玉米植株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缺苗、死苗与病苗等情况要及时进行补苗处理。当前,补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补种,在缺苗较为严重的区域可以进行重新播种;二是移栽,可以从出苗率较高的区域进行移栽幼苗,等到完成移栽以后要及时进行浇灌水分,大大提高幼苗的实际成活率。等到幼苗植株长出叶片3~4片以后,就可以进行间苗处理,及时清除田间地块的弱苗、病苗,保留下生长健壮的植株;等到幼苗植株生长出叶片5~6片以后,要第一时间进行定苗处理,避免错过最佳时机而影响到玉米的实际生长状况。

2.4病虫害防治

2.4.1玉米锈病

一旦玉米植株感染了锈病,在染病初期阶段会在叶片或叶脉上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随着病害的不断加重逐渐变为红褐色,久而久之出现叶片枯黄、植株早衰等各类问题。为了进行该类病害的全面防治,一方面可以采用农业防治技术手段,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玉米品种;另一方面,在染病初期阶段可以进行喷洒浓度为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间隔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即可。

2.4.2玉米螟

玉米螟作为常见虫害类型之一,一旦玉米植株受到这类虫害的侵袭,会严重威胁到多个部位,会选择心叶位置进行入侵形成小洞,以啃咬花丝和苞叶等为食,进而严重损害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在进行该类虫害防治过程中,可以进行喷洒浓度为40%辛硫磷乳油50mL,每周进行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

3结束语

新形势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在实际开展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围绕选育及栽培技术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进而取得显著的玉米种植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令金.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和推广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24,42(21):95-97+125.

[2]卢会芳.夏玉米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5,(0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