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范昌杰 韩敏

成都文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401;四川省西充中学 610401

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越发被社会关注,然而在大多数区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传统教育相似,无法提高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知识过程中的兴趣,达不到教学效果。本研究为了增加心理健康课程的趣味性,借鉴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将音乐、绘画、正念冥想等常用表达性艺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让学生在艺术表达中得到心理的疗愈,帮助学校更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中学生;心理健康课;

1 研究背景

南充市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脆弱,一旦遇到些挫折很容易心理发生变化,从而做出极端的行为。随研究团队通过调查发现西充县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师生认识上还有偏见,专业人员仍然不足。本研究将表达性艺术的方法引入课堂教学,构建一个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绘画、正念冥想、心理剧等形式作为课堂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自我觉察、表达情绪和动机、理解所处环境中人际关系,探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心理学在师生群体中的接受程度。

2 概念界定

表达性艺术治疗最早发源于西方。“美国艺术治疗协会”1969 年首次提出了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念。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为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其主要有绘画、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心理剧等多种形式为媒介,表达个体内心的思绪、感受及经验。随着表达艺术治疗在我国的运用,现在已经涵盖到社会、医院、企业、学校等机构,是一种正在逐渐成熟的且被大众所接纳的心理治疗方式。在心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表达性艺术的方式可以降低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活动体验的防御机制,更能投入到心理健康课堂中。

3 实践与研究

3.1 实践思路

3.1.1现状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西充中学高一的学生,近90%的学生对开设心理健康课感兴趣,对教材和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学生认可度达95%。但是,近3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课没有引发太多兴趣,69%的教师认为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

3.1.2实践方法

针对前期的调查,本次研究试图对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重新建构,加入表达性艺术治疗,针对同一主题的课程内容进行全新的课程设计,将表达性艺术的方法引入课堂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主观的访谈的方式,收集师生对于表达性艺术治疗融入教育教学的反馈意见,达到印证将表达性艺术疗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1)课程设计。

本研究通过对以往高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和教案的分析,根据课程主题将表达性艺术疗法不同的呈现形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三个模板:

首先,在心理健康课导入环节,我们加入了正念冥想体验,是一种心理训练的练习,利用音乐和引导语,教会学生放慢思绪的速度,让身心都平静下来。完全专注于“现在”,

获得充沛精力,提升专注力,增强自我觉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达到课堂组织教学的目的,也提升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的关注度。

其次,在主题方面,分为了四大板块,不同板块加入表达性艺术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自我意识,以绘画表达形式,具体使用房树人绘画,从解读房树人,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自我心理层面的内容,引发从潜意识关注自我。

学习心理,以音乐体验,行为放松训练,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呼吸放松,肌肉渐进式,冥想放松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情绪,调整学习心态。

人际关系,以心理剧的方式,教师利用人际矛盾的生活场景,重现人物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学生参与其中,提升与强化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的能力。

情绪管理。以曼陀罗的形式,主题“情绪曼陀罗”表达此时此刻的内心情感,把一些消极的情感绕过防御机制,在绘制过程中表达出来,去体验心灵的放松。

(2)心理主题活动

借助于表达艺术治疗的设计思路,西充中学在“525”心理健康日举行了,沙盘体验游戏,曼荼罗心理绘画活动,心理手抄报,捏捏乐心理行为解压。

3.2实践结果

3.2.1学生方面

采取匿名评价的方式,开展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相对于过去对于心理健康课的满意度提升了近30%,达到85.7%,学生表示心理健康课与其他学科课程有很大区别,心理健康课带给他们轻松和自由的学习氛围,和教师之间能平等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帮助。

3.2.2教师反馈

在表达性艺术治疗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心理。有教师提到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形式自己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动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胜任力。

4 结论

表达性艺术对于构建有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帮助教师营造一个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氛围,从而使学生们有信心和动力去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相关知识,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收获真正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通过表达性艺术在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构过程中的运用,教师可以从表达性艺术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同时获得更丰盛的知识和方法,对于建构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加强了职业自我认可度和职业满意感。

总之,表达性艺术治疗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教师在建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过程中应该将表达性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

参考文献:

[1] 杜丹婷.让心灵在诗书舞乐中获得浸润滋养——感官统合训练在艺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初探 [J]. 艺术教育,2019(8):205-206.

[2] 郭昱辰 .艺术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实验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3] 李岳瞳 . 表达性艺术团体辅导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促进研究——以沈阳市 S 小学三年级为例 [D]. 沈阳:沈阳大学,2019.

[4] 张秀琴,何瑾,樊富珉《表达性艺术团体辅导在地震三年后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中的应用》,《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5] 吕玮《表达性艺术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具体应用》,《科学咨询》2020年

[6] 朱婷婷,《高中心理课的创新实践——表达性艺术心理辅导课》,《大众心理学》,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