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建工程审计中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研究

作者

张兴

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为解决土建工程中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不当导致的资金浪费与项目延误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土建工程审计中的关键环节,探讨了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实施要点。通过对预算编制、执行和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审查,提出了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如BIM、动态预算管理等优化方法,以期有效提升成本控制的精准度。文章进一步指出,审计在项目各阶段的介入,不仅能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也能为工程资金的高效使用提供保障。本文旨在为土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便相关人员在项目管理中能够实现更好的预算执行与成本控制。

关键词:土建工程审计;成本控制;预算管理

引言

土建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科学的成本控制与精确的预算管理。随着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施工环境的日益复杂,土建工程中的成本超支和预算偏差现象愈发突出,影响着项目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土建工程中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成为了工程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在审计的介入下,如何通过监督和调整机制确保成本与预算的有效匹配,进一步提高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1.土建工程审计的基本概念与流程

土建工程审计是指对工程项目的各类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监督,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其基本流程包括项目启动阶段的预算审核、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监控与审计,以及工程竣工后的财务审查与决算审核。首先,在项目启动阶段,审计人员会对工程预算、合同条款、工程款支付计划等进行详细审核,确保项目预算符合项目规模与实际需求,并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接着,在施工阶段,审计通过对施工进度、资金流向和成本变动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与控制成本超支、资金滞留等问题。同时,审计人员需通过现场核查、账目审查、数据分析等手段,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财务活动进行跟踪,确保各项开支合理合规。最后,在竣工结算阶段,审计人员通过审核工程结算单据、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项目变更,确保最终结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避免审计遗漏和舞弊行为的发生[1]。

2.成本控制在土建工程审计中的作用

2.1 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与实施要点

成本控制在土建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涵盖项目启动、施工实施和竣工结算三个阶段。项目启动阶段,精确的预算编制是核心,需基于详细的工程量清单(BOQ)和市场行情数据,进行合理的成本预测。施工阶段,关键在于成本跟踪与变更管理。通过对施工进度与资源消耗的实时监控,及时识别超支风险和资源浪费。具体而言,通过对每月消耗的材料单价与人工费用进行审查,及时调整偏差,确保支出不超预算。竣工阶段的成本审查则侧重于对项目结算和变更费用的审核,确保实际支出与预算相符,避免虚增成本或隐性费用。根据项目类型与规模,实施精细化的阶段性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地将项目总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减少成本波动,确保项目利润目标达成。

2.2 成本控制的常见方法与技术

土建工程成本控制常用的技术包括价值工程、目标成本法和动态预算调整等。价值工程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保证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而有效降低工程总成本。目标成本法则将成本控制细化至每一单项工作,设定明确的成本目标,并通过激励机制促使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成本节约。动态预算调整技术根据施工进度、市场价格波动和工程变更等因素,实时调整预算,保证项目成本与实际支出的一致性。在技术应用中,工程量清单的精细化管理与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技术尤为重要,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更精确地进行资源调度与成本预测。根据数据统计,应用这些技术后,土建项目的成本控制能提高10%~15%的资金使用效率[2]。

2.3 审计对成本控制的监督作用

审计在土建工程成本控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监督成本执行的合规性与准确性。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实时对项目进度与成本进行对比分析,识别预算偏差与潜在的风险点。例如,审计会对工程付款记录、材料采购合同以及实际支付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所有开支符合预算要求。此外,审计还需监督项目变更的审批流程,防止未经过审核的费用增项进入项目账目。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和项目实际支出进行比对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超预算现象或不规范资金流动,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数据显示,项目审计的及时性和全面性能够有效减少5%~8%的项目资金浪费,提升工程整体效益。

3.预算管理在土建工程审计中的作用

3.1 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与审计作用

预算管理在土建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键环节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调整三个阶段。预算编制阶段,审计人员需确保工程量清单(BOQ)、设计图纸、市场行情和历史数据等作为预算依据,准确反映工程实际需求,并通过对工程风险的评估,合理设置应急预算。预算执行阶段,审计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款项按计划支付,避免资金滞留和不合理支出。此外,在预算调整阶段,审计人员需对项目变更、费用调整和价格波动等因素进行审查,确保预算调整符合实际需求且不偏离预算控制目标。审计人员在每个环节的参与,有效防止预算超支现象的发生,并通过对各项费用的审查,提供改进意见,确保预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从而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3.2 预算管理的常见方法与技术

土建工程中的预算管理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技术包括零基预算法、增量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零基预算法要求从项目零开始,根据实际需求逐项核算每项费用,确保每一项支出都具有合理性。这种方法适用于新建项目,能够有效避免预算浪费。增量预算法则在上一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适用于相对稳定的项目。滚动预算法则根据项目的阶段性进展和外部市场条件的变化,定期对预算进行更新和调整,保证预算始终反映项目的最新状态。现代项目管理中,集成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成本数据库对预算编制和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精确的数据模拟与分析,BIM技术能够帮助预算人员更高效地制定预算,减少人为误差,提升预算的可控性和准确性[3]。数据显示,应用这些预算管理方法后,项目的预算准确度提升了10%~15%。

3.3 审计对预算管理的影响与监督作用

审计对预算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监督与评估职能上。首先,审计人员在预算编制阶段发挥审查作用,确保预算依据真实、可靠且全面。例如,审计会对设计变更、合同条款和项目风险进行审查,确保预算反映实际需求,避免低估或高估。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审计人员定期核查资金支出与预算的匹配度,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性分析,确保资金流向符合预定计划,防止预算执行中的随意调整。审计人员还需对工程实施中的各项变更进行审查,确保变更费用得到合理批准且及时反映到预算中。最后,在预算调整阶段,审计人员对调整内容、调整金额及其依据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调整是合理的、透明的,并符合项目目标。研究表明,审计介入的项目能够减少约8%~12%的预算超支现象,提升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4.结语

总而言之,土建工程审计中的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对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效益最大化至关重要。通过对预算编制、成本监控与资金流向的严格审查,审计能有效避免预算超支、资源浪费和资金滞留等问题,保障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审计人员的实时监督与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成本偏差,确保每一项支出都符合项目目标。同时,预算管理技术的精细化应用与审计监督相结合,为项目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土建工程在财务上的透明度与合规性,推动了项目高效实施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冲.论土建工程预算审计方法与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预算[J].中华建设,2022,(09):55-57.

[2]朱晓芳.土建工程预算审计方法与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结算探析[J].大众标准化,2020,(04):57+60.

[3]林志伟.土建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4,(20):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