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设计
苏秀英
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玉窖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也迎来了改革的新契机。在此背景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困扰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难题之一。对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对传统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和改革,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打造小学数学设计新局面,从而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作业;布置设计
作业是一种教学设计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育地位。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但能让学生巩固学生数学认知,而且对于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素养的发展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思维能力、数学基础等方面各有不同,所以,如果采用“一刀切”方式来布置作业的话,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吃不饱”或者“吃不了”的情况。为此,在新时期,数学教师有必要秉持新课程理念,并将其渗透到数学作业设计之中,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设计生活类作业,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为其设计分层作业,通过这种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全面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其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一个生活类作业。如,草地上有一块木桩,将一头牛拴在木桩上,绳长为3米,这头牛最多可以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如某施工队要铺设一个圆形场地,所铺设场地的直径为24米,如果铺设材料为塑胶,且单价为350元/m²,那么铺满这个场地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应用题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设计实践类作业,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一)设计“调查式”作业
调查类作业也是常见的一种作业形式,其作为一种实践类作业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引入设计调查类作业,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聚焦特定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也能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以《节约用水》相关内容为例,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收集自己家庭一天用水的资料,并制作相应的表格,记录一个月内的家庭用水情况。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要计算月用水平均数,调查用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哪些生活习惯导致用水浪费?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制定节水计划。通过实践调查类作业的设计也能使学生走进生活,这种情况下也能助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二)设计“应用型”作业
应用型作业是建立在生活和数学练习之上,通过设计一些具体的数学应用活动,让学生能够逐步获得数学认知的强化和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授完“小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预留这样一个作业:周末和妈妈一起去超市或者市场买菜,随机买几样价格标签上有小数点的蔬菜,然后记录他们的价格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计算,如可让学生计算一下买这些菜一共多少钱?如果有10元钱购买多少菜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意识,同时让学生能够在应用探究的过程,深刻感受到知识点的生成过程,推动他们思维能力、数学素养的发展。
三、科学评价,促进能力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设计不仅要对传统作业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优化,同时也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以此促进学生能力发展。首先,评价应多元化。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说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以及表现性评价等,关注学生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解题过程以及合作能力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其次,评价应注重激励性。在具体评价实践中,针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以此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相关奖励,以此更为有效地培养他们数学素养。最后,评价应注重针对性。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指导;针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应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能力的提升。
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对传统的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和改革,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成长特点,设计多种类型的数学作业,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完成相关作业,从而更为有效地培养他们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药蕾.创新设计,提升兴趣——走出小学数学作业困境[J].科学之友,2025,(01):86-87.
[2]刘伟平.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的层次性设计与实践[J].数学小灵通(中旬刊),2025,(01):29-30.
[3]张荣娣.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25,(0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