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作者

黄静文

清远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广东清远 511500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显然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学评一体化”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它通过整合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教学评价,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系统,可以让核心素养更容易落地。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制定明确教学目标、学习活动深入化及教学评价贯穿整个课堂三个方面提出了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维度。“教学评一体化”则强调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的一致性,核心是教学活动要围绕目标设计,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笔者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应用方法,希望对小学语文教育带来帮助。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存在问题分析

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表现在:一是,目标设定与核心素养衔接不当。教学目标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训练等核心素养的具体描述。如在部编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仅设定“掌握生字词、了解游览顺序”的目标过于单一,没有涉及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写景方法迁移运用的培养,使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得不到提高。二是,评价设计脱离教学活动。评价任务往往滞后于课堂教学,没有贯穿整个课堂,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如在部编五下《祖父的园子》的课后检测中,只是检测学生对字词掌握及课文线索的理解,没有针对“体会作者对祖父和园子的情感”这一核心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等素养较弱。因此,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问题,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精准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让学生做到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制定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应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保证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1]。一是,分解课标,细化目标。教师要依据课标要求,将抽象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加深学生对接下来学习内容的理解。如部编版五上《将相和》这篇课文,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首先,学生通读课文,理解重要字词和句式,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次,分析并讨论文中人物形象,如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廉颇的知错能改,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最后,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情节发展以及角色扮演等等,培养学生文化传承及审美创造等能力。二是,关注学情,分层设计。教学目标要贴合学生学情进行设计。如部编二上《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基础目标为认读生字,流利朗诵课文,而进阶目标可设定为让学生介绍其他植物传播种子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二)学习活动做到深入化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到深度学习,同时要让学习活动与教学目标紧密贴合在一起[2]。首先,教师要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通过具体、明确的任务,学生便能做到深度学习,掌握重难点知识。如在教学部编四上《普罗米修斯》时,教师可设计“为普罗米修斯撰写颁奖词”的情境任务,由于任务较为新颖,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寻找文本主题要素,同时深入分析人物品质并梳理故事情节。有的同学撰写的颁奖词为:“伟大的普罗米修斯,您为了人类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从天上盗取了火种。您的勇敢和智慧,让我们深感敬佩。您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这样的颁奖词,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得到提高。其次,要做到活动串联并螺旋上升。活动是课堂不可缺少的要素,教师可设计由易到难、逐步递进的活动序列。如在部编六下《北京的春节》中,可依次开展 “梳理春节习俗时间轴—分析习俗文化内涵—对比不同地区春节习俗—创作家乡习俗短文”等活动,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三)教学评价贯穿全过程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环节[3]。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评价体系应多元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学习中经历思考、质疑和实践等关键环节,发展核心素养。一是,应做到过程性评价实时化。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通过课堂观察、学习单、评价量表、小组互评等模式,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出针对该学生的学习建议,促进全面发展。如在部编三上《搭船的鸟》观察日记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观察细致度、语言生动性、情感表达”的评价量表,对学生写作给予针对性反馈,引导不断进行修改,提升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并培养思维品质。二是,终结性评价应立体化。在“教学评一体化”下,教师的终结性评价不能仅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而应该指向核心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做到评价的立体化。如可通过阅读测试、习作展示、口语交际展演等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主题演讲、创意写作等方法,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文化素养等。通过这些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多方面均衡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一体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研究。现实的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存在脱节,而且评价难以贯穿整个课堂,使核心素养培育难以真正落实。下一步,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探索“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路径,将核心素养四大维度融入教学活动和评价中,最终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方细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4(24):11.

[2]黎文月.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4(28):42.

[3]张朝娟.三步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实践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