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层次性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程鑫林

明光市滨河实验学校,239000

摘要: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习效能提升需求。基于学生学情与认知特点,引入"层次性体验"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分层实践等方式,可有效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促进新知高效内化,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提供可行路径。

关键词:层次性体验;小学数学教学;可行路径;

前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深化,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层次性体验”教学模式也随之应运而生。“层次性体验”既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又是可以与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需要相适应,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逐步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充实,让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感悟更加深刻,最终实现其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层次性体验”概念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层次性体验”概念

“层次性体验”是以学生的认知习惯为基础,对数学概念和定义进行分层阐释[1]。第一步,对数学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明确其基本意义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第二步,进行操作探究,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对以前的感受进行验证,并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让数学知识点被完全吸收和消化。第三步,运用实践,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展开实战训练,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巩固其所吸收的知识。三步须是循序渐进式的,否则教学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

(二)层次性体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方法,还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其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在数学学习中拥有更多自信。

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实施“层次性体验”教学,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策略,逐步指导学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其次,落实“层次性体验”教学,可以让教师更多的在课堂上落实层次清楚、梯度明显的教学,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目前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仍然存在着被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所左右的情况,其在课堂上只注重分数,仍然采取“题海战术”式教学方式[2]。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不但会逐步降低,其数学学习兴趣也会逐步减弱。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意识不到学习数学的真实含义

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从现实生活着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的真实含义,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能力[3]。然而,一些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结果,造成学生的学习为了在一些特定测试中获得好的结果而去做大量的练习。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生活相分离,从而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学习数学的真实意义。

三、“层次性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问题导入法,提高学生对新课的探究兴趣

导入既是进入课堂的首要环节,又是深入学习的必修课。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采用合适的引导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又能够为成功运用层次性体验教学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虽然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够扎实,但学生经常会积极思考,充满好奇和怀疑,并且乐于去探究难题。这一思维特点有利于层次性体验教学方式的运用。所以,在将层次性体验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时,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并积极运用问题引导。例如:教师在讲授《比多少》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问题情景:“你能从1数到10吗?”这样的问题情景既可以检验学生的数数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可以发挥温故知新的引导作用,为层次性体验教学的运用打下良好基础。之后,教师可以与教材插图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体验情景,让学生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一对应的数学理念教学,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应方法,将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或同样多进行对比,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为学生带来大量的实践探究机会,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层次性体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合理运用。

(二)创设情景体验,增强学生的初步感知能力

在小学数学层次性体验教学中,首要任务是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激发探究兴趣,这是教学实施的第一层次。相较于传统口语讲授导致的课堂沉闷、感官体验缺失及知识理解表层化等问题,层次性体验强调多情境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集中注意并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体验情境,既为课堂注入活力,又引导学生建立基础认知框架。例如:在《比长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示范,让其亲身体验。首先,教师将两支不同颜色和长短的铅笔展示给同学们看,并鼓励同学们认真去观察两支铅笔之间的差异,让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事物长短,从而建立基础的知识模式,同时也让同学们对这节课要学的东西有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铅笔递给学生,引导其去观察、去操作、去探究普通的物体长短比较方法。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课程知识的重点,还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去实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多种数学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在确保基础知识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度体验,有层次地为学生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体验中逐步加深。由此可见,层次性体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也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林林. “层次性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创新思维与教育学科研学术探究论坛论文集(二).[出版者不详],2023:191-193.

[2]高萍.“层次性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7):86-88.

[3]陈蕊,毛建国.“层次性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20(S1):65.

[4]赵锋.“层次性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