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红伟
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 150001
【摘要】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立足于确定教学重要目标、丰富教学内容、细化教学效果评估标准的科学化、有效化教学方式,在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可对教师课堂内容科学组织、教学流程进行正向引导,鼓励与支持学生群体自主学习与研究、思索问题,提高知识-认知、方法-思维等过程的结构化、框架化,持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与了解度、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小学数学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以结构化教学法对学生详细讲解数学理论知识,并开展实践学习活动,有利于加快学生群体综合数字思维理论知识框架、学科专业素养的形成速度,可持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结构化教学法,可立足于“教”“学”两个角度进行;一方面,立足于“教”的角度,教师需以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习需求等内容为基础,结合教学模式、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效果评定指标等相关内容的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案,根据教学方案开展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群体自行开展学习、探究活动,促使其在学习期间中了解知识、学习技能。另一方面,立足于“学”的角度,学生需依据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方案,对自身所需内容、数学公式与方法等内容进行梳理,提高学生的针对性、目的性,有利于帮助学生确定个人学习方向、学习目标,持续提升学习效果,有利于培育其数学素质、核心素养。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以小学生为主体,分析并确定其数学学习情况与学习现状
学习情况分析是教师顺利开展数学结构化教学的重要基本,教师需根据学生群体的在年龄、发育、学习内容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性,采取教学访谈、问卷调查等各种方法深层次了解与掌握其学习实际情况,牢牢把握其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点、盲目点,明确认知层面的冲突,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活动,实现课前对学生学习问题做好“心中有数”[4]。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各项关联活动,第一时间处理学生的学习问题,推动其更高思维的持续发展。课堂结束后,引导学生需及时查找个人学习缺陷或不足之处,教师需评定、分析各个阶段的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学习情况分析结构框架。在讲解“圆的面积”相关数学知识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与圆的周长有何不同,面的面积是指?”,进而提出“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逐渐引导其如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即“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πr·r=πr2”。在此基础上提出课后知识巩固问题:如“一个圆形电子元件薄片,其直径为10cm,计算这个圆形电子元件薄片的面积”“一个圆的直径与正方形边长相等,比较圆与正方形的面积”。由此可见,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在传授相关知识前,需了解与掌握学生对知识的预习情况,按照“最近发展区域”等相关理论来清晰认知、读懂学生,牢牢掌握其认知层面的出发点、立足点以及主观学习需求等诸多内容,帮助其全方面、多角度掌握小学数学学习的各种各样思维方式以及思维方法,真正层面上实现因材施教、学习框架的重新构建。
2以问题驱动学习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结构化
结构化教学特点鲜明,即“通性同法”,可生动灵活运用于同一类型的课堂教育教学之中。立足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设计出能最大化满足学生在年龄、学习规律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化教学、实践活动,并无形中强化其对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等各方面能力,促使数学学习方法得以持续迁移、扩展,有利于提高其对数学技能、数学知识的掌握度与了解度。如,在讲解“圆柱表面积、体积”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的表面积、体积相关推导求解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新知识、旧知识两者相互结合的学习方法,进而获取统一化、整体化、结构化的求解方法;即时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长·宽+长·宽+宽·高)·2[S=2(ab+bc+ca)],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棱长·棱长·6(S=6a2);对此推导获取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2·底面面积+侧面面积[S=2πr(r+h)=2πr2+2πrrh=C·(r+h)]。通过分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者表面积计算方法,指导小学生密切关注立体图形表面积、立体图像平面展开图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者的立体图像,均可视为“表面积计算方法=2·底面面积+侧面面积”。迁移至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够得出体积也可采取方法进行计算,即长方体体积=长·宽·高(V=abc),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及V=a·a·a=a3),圆柱体积=底面积·高(V=π·r2·h=Sh)。由此可见,通过将零散、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结合起来,利用知识迁移、知识转化、举一反三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框架,有利于培育其结构化数学学习能力。
3以整理归纳方式来加快小学数学学习思维的结构化建设速度
结构化教学最终目标主要指的是推动、加快学生群体思维结构化的建设速度,指导其“灵活应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发现世界,以“数学语言”来正确表达世界的真实性,以“数学思维”来加深个体对世界的思考”的核心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学需在“结构化”视角基础上,全方面、多角度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整体一致性、层次阶段性等一系列特征。利用鱼骨图、探究性作业制定等多种方法来推动学生树立科学、有效的结构化认知意识,潜移默化地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结构化建设的灵敏能力、问题解决的整体能力[5]。
4.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结构化教学,教师应该牢牢掌握学生群体思维特点的个体差异化,通过采取开展结构化教学行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数学知识,使得知识更加整体化、结构化,推动数学“知识链”的有序形成,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来分析明确其学习情况与现状、以问题驱动学习来建立健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结构化、以整理归纳来加快小学数学学习思维的结构化建设速度等实践路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成体的学习方式构建“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化框架,有利于增强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育其数学核心思维与素质,为其未来学习、持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伟.促进小学数学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实现之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13(8):38-41.
[2]肖小芳.整体观照高效教学——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及思考[J].家长,2024,21(8):16-18.
[3]杨熠.基于结构图谱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新范式[J].教学与管理,2022,27(35):38-41.
[4]刘培.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研究[J].教育界,2022,9(14):47-49.
[5]吴豪.整体关照高效教学——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艺术,2023,15(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