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趣味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杜威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金桥小学115100

【摘要】小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引入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元素有助于提高其学习动力。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字根、字形、字音、字义与字词等角度分析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增强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趣味识字;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起点。然而,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往往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创新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汉字知识,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趣味识字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游戏、故事等趣味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从而提高识字效果。本研究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

一、情境识字,结合故事探索文字奥秘

新课标指出:“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趣味识字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元识字情境的方式进行落实,通过讲故事、提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走入文字奥秘的探索实践中,激发识字热情,奠定前提基础。

例如,在进行正式的识字教学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一讲“汉字起源的故事”。传说,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在打仗。过了很久,他们依旧打得难分胜负。于是,黄帝让仓颉拿过来作战地图,谁知地图却找不到了,此时只能把军队收回来再进行作战商议。黄帝十分生气,他责怪仓颉没有做好这件事情。而仓颉解释说:“实在是要记录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是一直用结绳记事,实在不是可行之举。不只是打仗会遇到这个问题,老百姓在生活中同样也会碰到相同的问题。”后来,黄帝给仓颉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让他想办法解决这个“记事”问题。半年之后的一个冬天,有一次仓颉出门狩猎,发现雪地里有各种动物留下的不同的脚印,于是他忽然来了灵感。他将不同动物、事物的形象特征画出来,并用这种“符号”来代表它们。他向黄帝报告了这个想法,黄帝听了之后连连称赞,于是就命仓颉把天下所有的东西都画出来。自此之后,仓颉就开始了“造字”的旅途。他上观日月星辰,下看万物生灵,创造出来了许许多多形象的“文字”。有一次,仓颉捉到了一只乌龟,发现乌龟的壳子是一个一个的小格子,于是就在它的壳子上写上了一个“龟”字。后来乌龟逃脱了。三年之后,乌龟又在另外一个地方被人发现了,背上的“龟”字依旧清晰可见。之后,仓颉就将自己设计的所有文字都写在了“龟壳”上。这就是最早的“甲骨文”雏形,也是汉字的由来。让学生在正式学习汉字之前了解汉字的起源,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之后识字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

二、游戏识字,寓教于乐实现轻松掌握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而通过对小学低段学生兴趣特征、年龄特点的分析来看,游戏则是他们最为热衷的活动方式。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游戏的优势价值,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识字游戏活动,落实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营造轻松趣味的课堂氛围。

三、生活识字,观察发现身边汉字之美

新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从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生活是知识的“发源地”,也是知识最终的运用场所。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生活识字任务”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汉字,感知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图形识字,激活识字思维直观记忆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进步与创新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在进行趣味识字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多功能优势,通过呈现与汉字有关的图片、动画等方式,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激活学生的识字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五、童谣识字,韵律节奏助力汉字印象

新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童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合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当中,不仅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坚定学生文化信心的现实路径。

六、表演识字,角色表演加深内涵理解

新课标指出,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活的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组织、策划多样的学习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于模仿有着天生的热情。加之他们的兴趣不同、特征各异,若能将不同特点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组织他们一同进行识字表演活动,不仅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识字视野,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汉字内涵的理解与掌握。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中,汉字占据重要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和学习特点的影响和限制,教师在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趣味识字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趣味学习情境中学习和掌握更多汉字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彩凤.趣味教学,快乐识字:以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法教学为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4(5):45-47.

[2]徐小婷.多管齐下趣味识字:以《大象的耳朵》教学为例谈[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4(2):83-85.

[3]胡晓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4(17):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