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策略

作者

苏海亮

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 甘肃兰州 730060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注重观察、实验与综合理解的学科,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有助于拓展教学边界、丰富学习体验。如何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以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这一融合不仅关乎教学效率的提升,更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构建现代化生物学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赋能生物教学创新路径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与实践的机会,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平台等手段,能够有效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提升课堂互动性和直观性。

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信息传递的单向性,使教学更具交互性与个性化。例如,利用三维动画模拟细胞结构与功能,有助于学生理解微观层面的生命现象;借助虚拟实验平台,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完成复杂或危险性较高的生物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在线测评系统和智能学习分析工具可以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精准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信息技术推动了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教师可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构建动态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实用性。学生也能借助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自主学习,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提升学习的灵活性与深度。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也重塑了师生关系与学习方式。它促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与项目式学习,从而提升其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生物学跨学科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不仅是辅助工具,更是促进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模式重构的重要推动力。

二、解决生物学实践教学中的技术瓶颈

在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推进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现实性技术障碍。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配置不足、软件资源适配性差、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以及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等方面。这些瓶颈制约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深度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部分学校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导致多媒体设备陈旧、网络环境不稳定,难以支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需求。

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实验器材匮乏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落后并存,使得生物学实践教学难以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标准。与此同时,现有教学软件与课程内容的匹配度不高,缺乏系统化、模块化的数字资源库,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常面临资源碎片化、操作复杂等问题,降低了技术使用的效率与积极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执行者,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直接影响融合效果。然而,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对新兴教育技术掌握不足,缺乏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生物学教学的意识与技能。

部分教师在面对复杂的数字工具时存在畏难情绪,难以突破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限制,从而限制了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发展。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缺乏持续性的培训机制和技术指导团队,使得教师在遇到问题时难以及时获得帮助。这种支持链条的缺失,进一步加剧了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困难程度,造成区域间、校际间教学信息化水平的不平衡。为实现生物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师资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多个层面入手,系统性地破解当前存在的各类技术难题。

三、信息技术助力生物课堂焕发新生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引入正在重塑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度与学习方式多样性的需求,而信息技术通过其可视化、互动性与智能化特征,为生物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生动和富有吸引力。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学中抽象概念与复杂过程得以直观呈现。教师可利用动态模拟技术展示生命现象的变化机制,如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路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这种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与理解力,也增强了他们对生物学本质规律的认知能力。课堂互动形式因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发生根本性转变。借助智能教学平台与移动终端设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即时反馈与协作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区提出问题、分享观点,教师则能实时掌握学情动态,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重点,形成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干预措施。这种双向互动机制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还推动了个性化学习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习管理系统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识别个体差异,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与任务。这一功能使得教学从统一进度向因材施教转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成就感。

结语

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为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也提升了课堂互动性与学习深度。在破解技术瓶颈、完善支持体系的基础上,生物课堂正逐步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演进。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信息技术将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生物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帆 .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对策 [J].教育信息化论坛 , 2023, 7(4): 89-92.

[2] 刘洋 . 跨学科视域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课程整合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 , 2024, 30(5): 45-48.

[3] 孙丽 . 基于项目学习的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深度融合探索 [J]. 中小学电教 , 2025, 28(1): 67-70.

注明:本文是兰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 年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的设计及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24]GH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