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高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应用
聂伟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校 重庆云阳 404502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家校合作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家庭是学生品德形成的第一课堂,学校则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两者紧密配合,有助于形成育人合力,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家校协同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其行为规范,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一、家校合作的概述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共同承担学生教育和发展的责任,它以尊重、理解与沟通为基础,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家校合作已不仅局限于家长会等传统形式,而是向多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如家访、在线沟通平台等,家校合作强调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理念上的共识,要求双方积极参与、协调配合,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尤其在中学阶段,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家校协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干预偏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构建科学、高效、和谐的家校合作机制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1]。
二、家校合作在高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应用对策
(一)建立沟通机制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动态等了解的视角不同,因此需要通过科学、高效的沟通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互相理解,班主任应主动搭建沟通桥梁,例如通过电话、家校联系本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并鼓励家长分享学生在家中的情绪、行为、学习情况,通过定期交流,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在德育工作中更具针对性 [2]。此外,沟通机制的建立应注重双向互动、平等对话,班主任在沟通中应以尊重、理解为前提,避免单向的“通知式”交流,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德育事务,提出建议与看法,增强其教育责任感,班主任可以设立“每月家长反馈日”,收集家长的意见,及时调整德育工作的方式,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在期中期末设立专题沟通会议,围绕学生成长中的共性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这一机制的持续优化,不仅能够增强家校之间的信任感,也能实现德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育人合力。
(二)明确合作目标
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家校双方若缺乏共同的教育目标,往往会导致合作流于形式,甚至出现认知偏差、方向不一致等问题,因此,班主任应在学期初就与家长进行沟通,阐明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等,同时,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阶段性德育目标,使家校双方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保持一致,从而增强德育的整体性[3]。为确保合作目标的可执行性,班主任还应将其具体化、可操作化,并以多种形式进行传达,例如,在家长会上通过PPT 详细说明德育目标的内涵,在家校联系本中列出每月德育重点内容,让家长明确自己的配合任务,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交流反馈等方式了解家长的期望,调整目标设定,使其更具现实基础,目标一旦明确,家校双方便能在共同的方向上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使德育工作更加有序、有效地推进。
(三)定期召开家长会
高中阶段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应协同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可以向家长系统地汇报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同时传达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方向,这样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态,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教育脱节。为了增强家长会的实效性,班主任在组织时应注重内容设计,班主任可以围绕学生常见的德育问题设置专题,如“青春期心理疏导”“学习压力管理”“手机使用规范”等,引导家长科学育子;班主任也可以邀请心理教师进行经验分享,提升交流的专业性,此外,家长会不应仅停留在“汇报成绩”层面,而应成为家校沟通情感、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平台,定期、系统、有内容的家长会,不仅增强家长参与德育的主动性,还能提升班主任工作的透明度,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四)推行家访制度
相较于常规的学校沟通方式,家访能够让班主任更直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从而为德育工作的个性化提供有力支持,尤其对于学业困难、行为偏差、心理波动较大的学生,家访能增强师生情感联系,提升学生的安全感,同时,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打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增进互信,形成共同育人的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科学安排家访的对象、频次与内容,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记录。班主任可以将重点学生作为家访首选,或在期中、期末等关键节点集中进行走访,同时,也可结合线上家访,拓展沟通方式。家访时应注重礼貌与尊重,围绕学生品德、习惯、情绪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倾听家长的意见,提供科学建议,此外,班主任应做好家访记录,便于后续跟进和分析,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家访活动,不仅增强家校之间的互动,还能有效推动德育措施落地见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语
总之,家校合作作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撑,能够有效整合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在学生思想日益多元、成长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班主任应不断探索与家长协同育人的有效方式,构建沟通顺畅、目标一致、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沟通机制、明确合作目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具体措施,不仅能增强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发展,未来,家校合作应更加注重制度化与常态化,推动德育工作不断向深层次、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高中生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贵扬. 家校合作在高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应用[J]. 吉林教育,2024(28):91-93.
[2] 王煜 , 黄玥 . 家校合作 : 中学德育应用探略 [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44(3):117-121.
[3] 丛菊红. 家校合作在高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应用[J]. 吉林教育,2023(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