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探究

作者

韩晓静 郭晓虎 王云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 030006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2019)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以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精心设计。笔者通过对实验中的材料用具和过程进行改进和创新,旨在激发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 探究不同实验材料的提取DNA的差异

对于实验取材的问题,鸡血因取材不便,易传播疾病被排除。植物材料取材方便,成本较低,因此选择了文献中经常提到的洋葱、香蕉、菜花进行实验探究。

不同实验材料取材时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因菜花顶部花的部分细胞分裂旺盛,DNA含量丰富,而梗细胞分裂不太旺盛,DNA含量也少,所以在实验中要去梗取花。洋葱刺激性气味强,但冷冻后气味大大减少,因此实验时取用冷冻处理过的洋葱碎块。香蕉去皮,切成2cm左右小块,直接称量研磨就可。

分别称取20g实验材料,经过破碎细胞、获得滤液、去除杂质等一系列操作后,获得了DNA的粗提物,将实验结果填写入评价量表中,结果如下。

对比这三种材料发现,从研磨的角度分析,洋葱刺激性气味强,研磨过程相对艰难;香蕉黏性较大,不易研磨,而且提取效果不明显;菜花含水量小易分散,很容易研磨破碎。鉴定结果显示效果最好的为洋葱,在滤液中加入酒精后能很快出现大量丝状体,经二苯胺鉴定,蓝色也最明显。其次是香蕉,最次是菜花,菜花出现的絮状物比较分散,不容易取出,而且粗提物含量较少,显色亦不明显。

2.探究不同破碎细胞的方法的提取效果

关于破坏细胞壁的方法,小组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收集到以下几种破碎方法:Tris-EDTA-SDS、体积分数为20%的洗洁精、体积分数为40%的洗洁精、二氧化硅。因此本组学生以洋葱为实验材料,对实验进行了设计和探究,以下是实验评价量表。

实验结果显示,Tris-EDTA-SDS和体积分数为20%的洗洁精效果较好,40%的洗洁精研磨时,泡沫太多,而且比较滑,研磨时会有大量的泡沫产生,材料研磨不充分。查阅资料时,发现洗洁精等去污剂可以溶解细胞的细胞壁,破坏细胞膜,同时也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选用洗洁精作为研磨液不仅符合实验的基本原理,其效果和用Tris-EDTA-SDS缓冲液一样,而且洗洁精相对比较安全,其来源也非常容易。

3.比较不同去杂方法的提取效果

由于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对DNA没有影响,所以在获得的滤液中加入嫩肉粉(主要成分为木瓜蛋白酶),之后再次过滤,获得的滤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会减少,从而提高DNA的纯度。另外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 ℃的高温,而DNA在90 ℃以上才会变性。因此将获得的滤液置于80℃恒温水浴锅中加热一段时间,再过滤,获得的滤液中蛋白质含量也会减少,达到了去除杂质的目的。基于以上分析,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并获得了实验结果,实验记录如下。

经过比较,得出高温法和酶解法的去杂质效果都很明显,但酶解法操作简单方便,鉴定结果蓝色也清晰可见,并无杂物,效果更好。

经过实验探究和比较,体积分数为20%的洗洁精研磨充分,泡沫适中,且配制简单;酶解法和高温法去除杂质的效果都很明显,尤其是酶解法,溶液显色为清晰透明的蓝色,几乎没有杂质,而对照组的试管中溶液浑浊,杂质很多。

本实验是依据"核心素养为宗旨""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等高中生物学课程基本理念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1]姚燕. 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 《生物学通报》2018.11.29

[2]刘志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改进和分析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