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儿童的天性,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王仕珍
河北省定州市西王耨小学 073000
摘要:近年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刻不容缓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农村的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学习上的过分焦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意志力薄弱、适应环境能力低下,缺乏自信心等问题常常困扰着他们。甚至一些孩子出现孤独、自闭、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我们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心理隐患,使他们获得心理平衡,在智力、情感、能力、品质等方面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抓住小学这一重要的教学阶段,激励我们的学生充满自信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避免陷进自卑心理的泥潭而影响一生的发展。
一、因材施教,以真诚宽容的心激发他们的向上意愿
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求学向上,努力使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二、尊重关爱学生,以欣赏的心态对待他们的点滴进步
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使,在问题中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加以引导,我相信我们的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尊重意味着关爱,尊重需要通过关爱来体现,就是要对学生有无私的爱。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日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维护学生的利益,保护学生的自尊和隐私,为学生分忧解愁,有效地引导与帮助。其次,教师要用积极欣赏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对他们的每一次退却给予最热忱的鼓励,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报以最真诚的赞许,我们的学生会在教师的尊重、欣赏下不断获得自信的力量。虽然有时学生的进步很不值得一提,可恰恰你的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个淡淡的赞许都会使学生信心百倍,每一个开心的笑脸都是对我们教师工作最大的肯定。所以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称赞。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三、拥有一颗平常心,教育学生要勇敢面对挫折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抗挫能力差,受不了家长或老师的一句重话,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管教过严,自尊心受到伤害等,只要不合自己的心意就耍脾气,哭闹,有的选择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孩子对待挫折的承受能力如此之低,震惊之余,也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这种脆弱的心理背后折射出了孩子们的一个心理问题,那就是孩子受挫能力差。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呢?
1.调整心态,正确看待输赢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孩子摆正心态,在孩子胜利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告诉孩子不能骄傲;在失败时,及时鼓励安慰,不嘲笑不指责。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面对很多比赛和竞争,要让孩子知道,一次胜败的结果并不能证明什么,在失败时能够坦然面对保持微笑,远远比赢得胜利更加珍贵。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让他们敢于去接受挑战,并且不惧怕失败,应潇洒对待挫折,使孩子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成长道路上的荆棘和坎坷。懂得人在经历挫折后才会不断进步,自我成长。
2.寻找榜样,加以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尤其是要从学习中寻找榜样:张海迪、保尔的故事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从他们身上得到鼓舞,受到启发。让孩子真正懂得,人生之路就是不断栽跟头,而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同时,也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榜样:面对疫情逆风而行的白衣天使;面对灾难无所畏惧的武警官兵和消防战士们;为了祖国的荣誉,冒着生命危险飞越太空的宇航员们……他们才是当代最可爱的人,是孩子们最最值得追的星。这样学生们就能时时处处对照自己的言行,逐步培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3.加强沟通,促进成长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同时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教育方法,使家庭、学生和教师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及时地、多渠道地排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其在轻松的心态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审美,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四、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现在的学生要么活泼好动,调皮捣蛋,要么就是沉默寡言,自我封闭。教师要善于为他们创造被人信任和受人欢迎的气氛,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他们与同学友好来往的机会。为此我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袋鼠接力跳,二人捆绑接力跳,二人捆绑踩气球等心理健康活动游戏。通过激烈、快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团队沟通合作的力量。2.征集“开心笑脸”图像,将征集来的单人、多人微笑、开怀大笑的正面或侧面像,制作成“微笑墙”,展示在校园,以此引导学生们开心面对生活,保持心理健康;3.制作“心愿墙”,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愿望和想对他人说的话写在便利贴上,贴于教室文化墙上,制作成“心愿墙”。4.举行各种比赛和表演赛,让他们有机会将自己独特的才能表现出来,感受自己到被重视、被赞赏的滋味,提高了交往的信心和能力。多种多样的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情感表达的机会,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更提高了学生交往的信心和能力。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发育初期,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俗话说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教师要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去触碰他们的心灵,关注他们的成长。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梦,用自己的智慧去敲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耐心守护儿童的天性,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1)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2)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3)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