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灌浆法在桥梁隧道施工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高珅 金官位

5303221995082***321 5321251995101***17 2

摘要:目前,我国的桥梁隧道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然而,由于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公路桥梁和隧道的施工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注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和隧道的施工中。在注浆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积累,注浆材料和注浆设备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创新。因此,本文首先分析 灌浆法,其次探讨存在问题,最后就灌浆法在桥梁隧道施工中的运用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注浆技术在公路桥梁和隧道施工中的可靠性和效果。

关键词: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灌浆法;施工技术

引言

灌浆法加固桥梁、隧道都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开展桥梁、隧道施工时,通过合理应用灌浆技术,可以实现对桥体、隧道主体结构的加固,使之达到更为理想的状态。

1灌浆法

灌浆法加固技术是一种应用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加固工艺,基本原理是依照工程的具体情况,配置好浆液,利用气压、液压或者电化学的方式,确保浆液能够被有效地灌注到缝隙中,借助浆液的固化来提升结构稳定性。灌浆法加固技术本身的施工操作简单,但是在实践中也需要做好施工控制,避免盲目施工的行为。需要技术人员确定好裂缝的位置和宽度、深度等,合理确定施工顺序和灌浆压力。常见的注浆技术类型包括:(1)钻孔注浆,即在地下钻孔中注入注浆材料,用于地基加固和地下水控制,如单管注浆、双管注浆和多管注浆等;(2)压力注浆,即通过施加高压力将注浆材料注入地下土体或结构中,以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和强度,如单向注浆、双向注浆和多向注浆等;(3)喷射注浆,即注浆材料借助高速喷射器喷射到地下土体或结构中,以填充空隙并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如混凝土喷射注浆和聚合物喷射注浆等;(4)预应力注浆,即在预应力锚杆或钢绞线中注入注浆材料,以增加锚固力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如单股注浆和多股注浆等;(5)隧道注浆,即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地下土体进行注浆处理,以保护隧道结构、控制地下水和稳定地质条件,如涌水注浆、防渗注浆和固结注浆等。

2存在问题

隧道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裂缝发育,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施工技术水平不高等,举例说明,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因为收缩问题,可能引发外部裂缝。裂缝对于隧道工程整体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会降低隧道的承载力,该工程中使用了浆砌技术来对隧道内部墙面进行处理,但是部分区域出现了浆砌脱落的情况,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加固效果。另外,在隧道边缘位置,砌石容易松动,导致公路和隧道承重能力的下降。在隧道主体支撑部分,还出现了结构裂缝,如果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则隧道在投入使用后,会出现安全性和稳定性下降的情况。

3灌浆法在桥梁隧道施工中的运用研究

3.1引入智能注浆设备

采用智能注浆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全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注浆过程中的注浆压力、流量和浓度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注浆方案自动调整注浆参数,提高注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也可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智能注浆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控,即施工人员可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监测注浆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施工进度,并进行远程操作和调整。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智能注浆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水平,以做到对施工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注浆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在此基础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智能注浆设备还可配备环境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等参数,一旦环境异常或超过安全限制,系统可以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另外,智能注浆设备还应具备自动维护和故障诊断功能,凭借传感器和智能算法,自动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并提供相应的维护建议和故障排除方案,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和维修时间。

3.2控制好灌浆压力

灌浆法施工主要是借助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将预先制备好的浆液打人相应地层或结构中。因此,施工期间要控制好灌浆压力。灌浆压力主要受浆液材料、灌浆方法及地层状况的影响。施工期间,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所选择的灌浆材料,设定好灌浆压力参数。

3.3优化注浆施工工艺

第一,研究不同材料的性能和相互作用,优化注浆剂的配方。选择合适的水泥、添加剂和添加剂比例,有效提高注浆剂的流动性、粘附性和固化速度,从而提高注浆效果。第二,在注浆施工过程中,优化注浆压力、注浆速度和注浆时间等参数。通过合理调整参数,最大程度确保注浆剂充分填充空隙,形成均匀的注浆体,提升注浆的强度和密实度。第三,注浆孔洞的优化设计。在设计注浆孔洞时,应全方位考虑地质条件、结构特点和施工要求等因素,优化孔洞的位置、间距和深度。依托合理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浆剂的渗透性和填充性,减少浪费和漏浆现象。第四,强化注浆监测与质量控制。合理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注浆施工过程中的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注浆位置等参数。依托数据分析和反馈,及时调整施工工艺,促使注浆质量和施工效果符合要求。第五,选择环保的注浆材料和技术。结合公路桥梁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无机材料代替有机材料,力争减轻对环境的污染;采用低温注浆技术,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3.4施工参数控制

对照工程的具体情况分析,在灌浆加固环节,首先,采用了二次灌浆的方式,第一次采用常压灌浆作业,第二次采用加压灌浆作业,在作业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冒浆问题,工作人员必须做好灌浆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工程中使用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浆液的水温度在20℃~28℃之间,避免了浆液凝固过快的情况,同时在浆液中加入了膨胀剂和抗裂剂,以此来提升其稳定性。灌浆作业结束后,需要做好施工面的清理工作,对灌浆孔进行封孔处理,封孔深度不低于10cm,如果无法达到这一深度,应该将孔内的残留物清除。孔壁必须具备较高的清洁度,在灌浆前适当灌水湿润,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灌浆材料与孔壁的黏结强度。

3.5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进行灌浆法施工时,还要全面做好各项组织管理工作。例如,根据桥梁、隧道工程的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预先做好各类工程资料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可行、合理的施工计划;施工期间做好各类设备、材料质量的管理;现场建立完善的验收制度,对各个施工环节加强监督与管理,并切实做好验收工作等,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要求。

结语

总而言之,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隧道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对于隧道的质量和稳定性、安全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施工单位在针对隧道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照隧道所处区域的地质水文环境,做好全面规划,针对隧道中存在的异常状况,如破损、裂缝等,需要做好相应的加固处理。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灌浆法加固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而在实践中,相关人员必须依照规范化的流程和要求施工,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施工质量和效率,促进隧道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飞,夏天晗,应凯臣,等.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与地层适配性优选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22(12):2225-2233.

[2]杨磊,朱富丽,张浩.地铁隧道侧穿桥梁桩基工程注浆加固控制及监测管理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10):1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