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作者

吕丽娜

城固县第二中学 邮编:723200

摘要:“教 - 学 - 评”一致性是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以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人教教材为依托,剖析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在“教 - 学 - 评”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教 - 学 - 评”一致性的内涵与价值,并从教学目标精准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维度,探索实现“教 - 学 - 评”一致性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优化路径,旨在为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 - 学 - 评一致性;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高中政治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课堂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零散、教学活动形式化、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导致“教 - 学 - 评”脱节,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教 - 学 - 评”一致性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之间的紧密关联与协同,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探索以“教 - 学 - 评”一致性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教 - 学 - 评”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缺乏精准性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部分教师教学目标设定精准性不足的问题。一些教师没有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展开深度研读,致使教学目标呈现笼统、宽泛之态。如此一来,教学目标既缺乏可操作性,又难以进行检测衡量。在此情形下,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均失去了明确方向,影响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学习效果达成 。

(二)教学内容呈现碎片化

当前教学中,教学内容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未能构建起系统、逻辑清晰的知识框架,知识点间关联松散,缺乏紧密衔接。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知识脉络,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造成阻碍,影响学习效果。

(三)教学活动形式化严重

当下教学活动存在形式化倾向。部分课堂活动表面热闹非凡,实则缺乏深度的思维互动与知识探究,未触发真正的思维碰撞。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感薄弱,多处于被动跟随状态,未能全身心投入深度学习。这种形式化活动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流于表面,难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当下教学评价面临方式单一困境。多数评价聚焦纸笔测试,过度看重知识记忆与应试技巧,却对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所忽视。这种单一评价模式下,学生多方面能力难以展现,评价结果仅能反映部分学习状况,无法全面、客观地呈现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与发展潜力。

二、“教 - 学 - 评”一致性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教 - 学 - 评”一致性是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在方向、内容和标准上保持高度一致。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评价则是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和反馈。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价值

“教 - 学 - 评”一致性具有多方面重要价值。从教学效率角度看,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指明方向,让教学不再盲目随意,教学活动能精准聚焦,教学评价也可精准开展,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于学生学习而言,其能助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清晰了解学习进度与自身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多元化教学评价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讲,达成“教 - 学 - 评”一致性要求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这无疑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三、以“教 - 学 - 评”一致性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一)教学目标精准化

达成教学目标精准化,需教师从多方面着手。首先,要深入探究课程标准与教材,清晰把握各模块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精准定位教学重点与难点,并细致梳理教材知识体系,以此确定每节课具体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表述需具体、可操作、可测量,借助“能够分析”“能够阐述”“能够运用”等行为动词,让学生明晰学习方向。最后,要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二)教学内容结构化

推进教学内容结构化,需多维度发力。首先,构建知识框架,以课程标准为指引、教材内容为依托,搭建单元与课时的知识结构,清晰呈现知识点间逻辑关联,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其次,整合教学资源,在立足教材基础上,广泛收集时政热点、社会案例、学术研究成果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最后,注重知识迁移应用,设计启发式、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1]。通过这些举措,使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丰富性与实用性,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

为丰富高中政治教学活动,可从多方面着手。创设真实情境方面,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中,模拟“社区垃圾分类推广方案制定”场景。学生分组扮演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等角色,结合不同身份需求和利益,探讨方案,感受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上,学习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时,教师布置“分析网络舆论中的辩证思维运用”任务。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收集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共同完成学习目标[2]。组织辩论活动里,针对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中“政府是否应大力扶持新兴产业”这一有争议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引导学生理性表达、尊重观点,锻炼批判性与辩证思维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营造活跃氛围,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可从多方面着手。首先,推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过程性评价聚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涵盖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合作等方面;终结性评价则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如期末考试成绩。二者结合,可全面、客观呈现学生学习状况。其次,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除传统纸笔测试外,运用课堂观察、作业评价、项目式学习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等,从多角度评估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3]。此外,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助其明确优缺点与努力方向,同时依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论

以“教 - 学 - 评”一致性为导向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通过教学目标精准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活动多样化和教学评价多元化等路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教 - 学 - 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为高中政治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静.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J]. 教育, 2024, (18): 83-85.

[2]王莲英. 高中政治“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4, (12): 83-85.

[3]许美花.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3, (28): 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