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刘兴洪
重庆市璧山区东林初级中学校 402760
摘要:本文聚焦于数字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效,特别是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导下,探讨数字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全面剖析当前数字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新课标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明确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教学策略,如融合式教学、情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等。实践案例分析表明,这些策略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理解层次,并激发了创作潜能,为古诗词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
关键词:数字时代;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语文新课标
引言
在初中阶段,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教学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偏重于机械记忆和字面解读,难以触及诗词的深层意蕴和情感世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革新古诗词教学模式,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生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一条符合数字时代特征且契合新课标要求的古诗词教学新路径。
一、数字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的融合基础:语文新课标视角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在古诗词教学中,这意味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平台、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学习渠道,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化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还强调了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理念,为数字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的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框架。
二、数字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音频等已广泛应用于古诗词教学,有效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线学习平台如“诗词大会”APP、“古诗文网”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学资源和互动空间。然而,技术应用的不均衡、资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结合新课标要求,探索更加有效、深入的技术融合策略。
三、创新路径探索:结合语文新课标的理念
(一)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新课标要求
融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既保留传统教学的深度,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可借助微课、短视频等预习材料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诗词意境,通过互动软件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感。课后,利用在线平台布置作业、提供复习资料,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生态。这一模式既符合新课标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倡导,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创新的推动作用。
(二)情境化教学设计的实施与新课标融合
情境化教学通过模拟或再现诗词中的场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意境和情感。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建与诗词内容高度匹配的虚拟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诗词所描绘的世界之中。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他们对诗词深层含义的领悟。同时,情境化教学也符合新课标对体验式学习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实践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估:基于新课标的视角
(一)数字化故事讲述在《桃花源记》教学中的应用
在《桃花源记》这篇经典古文的教学中,教师们巧妙地结合了数字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梦幻般的桃花源景象,语文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紧密合作,共同利用先进的动画软件和3D建模技术,精心创作了一系列动画短片。这些短片不仅精准地还原了文章中的山水、田园、人物等场景,还通过细腻的动画效果和逼真的音效,营造出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得学生们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避世的仙境之中。
在课堂上,学生们首先观看了这些动画短片,被其中生动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围绕短片中的细节展开讨论,分析文章中的意象和隐喻,进一步挖掘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这种直观且富有互动性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他们对《桃花源记》的内容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
课后,为了巩固学习成果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景象,并鼓励他们在班级群中进行分享和交流。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信息技术应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视,通过数字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二)数据驱动的学习路径定制在《观沧海》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
在《观沧海》这首气势磅礴的古诗教学中,教师们引入了智能学习系统,为学生们打造了一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这一系统通过收集并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学习进度、答题情况、兴趣点等,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套符合其个人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学习方案。
具体来说,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自动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进行学习。同时,系统还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难点,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巩固知识点和提升解题能力。这种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弊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这种数据驱动的学习路径定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生们在系统的引导下,逐渐学会了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目标来制定学习计划,如何独立地解决问题和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得失。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教学实践与新课标对个性化教学的要求高度契合,为古诗词教学的现代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示范。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数字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潜力。通过融合式教学、情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等创新策略,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效果,还促进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这些实践成果充分证明了数字技术对于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价值,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数字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让古诗词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我们也应紧跟新课标的要求,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为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学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明.浅论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赏析教学新模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4,(09):233-236.
[2]张和清,李慎海.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结合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8):182-184.
[3]陈志勇.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17):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