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
薛雪
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558000
摘要:乡村振兴为当前国家重要战略,乡村旅游作为其关键构成,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本文以安顺牛蹄关村、阿歪寨为例,剖析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现状与改进策略,阐明信息化建设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及现存问题,为智慧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智慧旅游;旅游信息系统
引言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大旅行社都开发了新型乡村旅游产品[1],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2]。但当前市场面临信息不对称、服务与管理不规范等瓶颈。建设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提升服务与管理质量,对突破发展困境、推动市场繁荣意义重大。
一、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概述
全球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催生新信息技术,其融入行业衍生新产业,促成领域与技术融合协作,开辟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新路。
(一)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定义
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数字化管理、服务创新于一体的综合平台[3]。它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和旅游资源,以“线上线下一体化”为核心,提供贯穿游前、游中、游后的全流程服务。同时,该系统还具备管理功能,并通过消费数据分析优化旅游线路和服务质量。
(二)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构成
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包含五大核心模块: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的数据库、提供预订支付的在线平台、具备导航推荐功能的移动应用,以及负责宣传推广的短视频自媒体平台。
(三)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作用
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涵盖民宿预订、活动预约、农产品购买等服务,并提供旅游资源管理功能。它通过数字化手段,旨在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并扩大目的地影响力。
二、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现状
(一)研究对象
1.安顺牛蹄关村
牛蹄关村坐落于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曾是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站点。2021年7月,该村通过政企合作启动“宜居乡村建设文化振兴”项目,在短短9个月内,从贫困村转型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作为一个以旅游业为核心的村寨,牛蹄关村的智慧旅游信息系统显著提高了运营效率,成为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典范。
2.安顺阿歪寨
阿歪寨是贵州安顺幺铺镇的布依族村落,紧邻黄果树和龙宫景区,地理位置优越。2021年,在011科创谷喜马拉雅城市文化中心的技术支持下,该村开发了智慧文旅地图和有声导览,游客扫码即可了解景点信息和收听讲解。 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景区网络曝光率和游客满意度,实现了传统文化保护与智慧化升级的结合。
(二)运行遇到的困境
1.乡村旅游信息化认识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需要更新观念,实现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并依赖于基础设施的支持。然而,这一过程面临诸多挑战:乡村旅游资源分散、数据质量不高、部门协作不足导致信息割裂[4];智慧旅游以数据为基础,但存在大数据非系统化、数据来源多样且可靠性不足等问题。此外,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倾向,持续的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这些都阻碍了开发进程。
2.亟需突破人才“瓶颈”,专业化有待提高
乡村旅游信息化与智慧旅游的融合,是数字化技术与旅游业的深度结合,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虽然信息技术人才数量增加,但跨行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稀缺,尤其是那些既有市场洞察力、又有综合分析和数据应用能力的人才更是匮乏。此外,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加上乡村地区条件相对落后,人才缺口难以弥补,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困境。
3.信息化应用范围需要扩大,应用方式需要创新
信息化旅游与智慧旅游的融合以数据应用为核心,促进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大数据可以帮助游客更便捷地规划行程,然而,乡村旅游经营者在智慧应用开发方面相对滞后。由于个体经营模式传统、认知水平有限以及管理分散等原因,信息化服务和创新不足,目前仍主要停留在基础平台服务阶段。
三、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改进的依据及策略
(一)加强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和管理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应用信息技术并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资源,构建精准的资源数据库,搭建信息数据平台,是智慧旅游的基础[5]。建议由政府主导,联合在线旅游平台、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建设数据平台,打破单一供给模式。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承担初期建设费用并保障数据安全,信息技术企业则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多方协同合作,打破技术壁垒,推动乡村旅游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乡村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
数字化和信息化人才是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核心驱动力。目前专业人才短缺,应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策略,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基础型人才。建议整合政府、企业和高校资源,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基础人才的行业化培训,使其掌握乡村旅游与智慧化需求;积极引进专业领域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实践学习,促进能力与实际场景的深度融合。
(三)完善乡村旅游信息化服务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建设是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6]。要完善在线旅游服务体系,提升OTA平台的预订、支付安全性和便捷性,提高游客满意度。同时,强化APP和小程序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游客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利用短视频和自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多项措施优化信息运营维护机制,系统性地增强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论
在旅游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剖析乡村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现状并探寻改进策略至关重要。提出如何更大范围的使用智慧技术,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促各参与主体依托数字技术跨部门协作,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数字与旅游产业共荣,加速业态创新成熟,助力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与农村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丁汉青.2018 年新媒体行业发展态势分析与盘点[J].出版广角,2019(03):14-19.
[2]董军龙.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J].现代农村科技,2017(01):93-94.
[3]唐媛.浅析观光旅游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6(23):50.
[4]张健健,马蜻.地方性旅游 APP 开发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8, 32(04):15-19.
[5]何源,黄萍,苏谦.基于 CDIO 理念的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践 [J].四川劳动保障,2018 (s1)..
[6]毕婕.信息化在旅游管理方面的应用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