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路径

作者

高润刚

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高河学校 435119

引言

数学是一门培养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除了要熟知各类数字、图形和公式外,还要对结构和变化等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学习难度偏大。在“双减”背景下,班主任要积极协调多方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无论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离不开师生之间深度的交流。为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在学科融合机制下,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才能对他们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方便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通过交流与互动,教师将了解学生的需求,分析他们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们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或自行设计一些教学游戏,将学生们划分成多个小组,以合作闯关的形式,由简到难,解答一系列分数乘法问题,每完成一个关卡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最快完成的学习小组可以得到教师的奖励。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对于学生错误的概念认知与回答及时纠正。这种交互形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生活情景,设计出与分数乘法有关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再由代表上台说明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种互动中,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在互动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耐心回答,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与支持,从而愿意主动投身学习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果有心理问题也能被及时地发现,并加以解决,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积极尝试

小学生因为心理发育不完善,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动摇,进而丧失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表现出畏惧情绪,影响未来的健康发展。自信在一个人获得成功的路途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只有不断地尝试,才能取得成功,若是连自信都没有,那么便没有了尝试的可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班主任和教师要加强联系,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尝试机会,促使他们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失败,树立起自己的学习自信,主动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学习挑战。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内容为例,大多数同学对生活中常见的圆形都有一定的认识,但要把“圆”和数学知识、公式等内容联系起来,总会有一种距离感,导致许多学生在进行初级运算时,往往会出现错误。这个时候,教师要做好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耐心进行解释,哪怕是学生犯了很多次错,也不要斥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尝试,帮助他们解决拦路的难题,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在自信的支撑下,学生们可以很快树立起自己的目标,向着目标努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三、营造愉快课堂气氛

营造一种放松、愉快的气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往往比较严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也会变得拘谨起来,而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有助于降低不良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难度,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就很容易产生挫折感,从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消磨他们的意志。而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健康的心理形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教学为例,“负数”这一概念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不太好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例如环境温度计上的负数,零花钱的借与还等生活案例,能使他们对负数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以此来提高他们对负数概念的认识。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探讨相关知识概念,这些活动环节既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又能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重视课堂评价

大部分学生在接受教师的肯定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和激动。为此,教师应主动发掘学生的优点,给予积极地评价。当学生的成绩不尽理想时,教师要认真寻找学生闪光点,并主动地给予表扬,让他们重新获得自信,提高课堂的参与程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使学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行为能力,并能在竞赛中展示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例如教师可以一些数学问题为例,进行一场辩论比赛,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互相指出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促使双方都取得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克服心理障碍,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是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们要意识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解题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仅仅是数学教学,班主任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们也要加以重视,努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在他们心理问题变严重之前,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怀兴 .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J]. 教育界 ,2025,(03):146- 148.

[2] 陈元春 .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融合研究 [J]. 小学教学设计 ,2024,(S1):96- 97.

[3] 李致刚 .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J]. 青春期健康 ,2024,22(17):72- 73.

[4] 汤 丽 芳 .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如 何 渗 透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J]. 家长 ,2024,(12):4- 6.

[5] 吕慧 . 小学数学与心理健康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J]. 全国优秀作文选 ( 教师教育 ),2024,(03):26- 27.

[6] 詹肖雯 , 邹丹 . 小学数学教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4,(S2):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