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支架式教学模式及其在中职旅游英语课堂的运用

作者

薛雪

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558000

摘要: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之上的支架式教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支架式教学模式突出教学情境,注重教师有效地搭建支架和及时地淡出支架,引导学生由现有发展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此,本文通过对支架式教学的理论进行阐述,并结合中职旅游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试图为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支架式教学;旅游英语

一、引言

支架式教学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相关文件中,其定义是指为学生构建对知识点理解提供的一种概念框架。而最早提出支架式教学概念的是伍德、布鲁纳等学者[1]。支架原本是指建筑行业中所使用的脚手架,它被形象应用教学中来,首先把学生比作一栋建筑,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构建自己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六个方面构成,分别是确定教学目标、搭建脚手架、构建情景、独立探索、合作学习与评价反思[2]。只有将这六个环节融会贯通,中职旅游英语教师才能够把支架式教学方法的效果发挥出来。

二、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强调促进儿童内部积极主动的构建,重视因知识间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认知结构作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预先安排好的,是依赖年龄阶段而逐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连续构建的,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结构,阶段之间通过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些认知机制实现[4]。

维果茨基所发展的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互动作用,他提出“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基础的作用,这对于儿童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5]。在维果茨基看来,学习者会受到社会互动的影响,而社会互动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6]。支架式教学法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来自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7]。

布鲁纳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和他们所在的环境互动获得一种再现表征的方式[8]。人们通过表征系统来认识和感知外部世界[9]。布鲁纳指出,学生的额认知发展遵循自己独有的认识程序,教学是帮助学生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任务是将知识转化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的学生的恰当形式[10]。

三、支架式教学在旅游英语中的探究应用

根据支架式教学产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本文以中职旅游专业中的“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为例,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旅游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前要研判教学对象。中职学生对待事物的感知多数会凭借自身直觉的喜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考量[11]。加之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少有成就感,导致厌学。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本课程结合学生兴趣、认知与实际,从旅游英语专业知识要求出发,制定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层面掌握点菜流程及对话;过程与方法层面以任务驱动促学以致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2.搭建脚手架

教师进行课堂引入需明确课堂主旨,同时遵循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以学生目前掌握的旅游专业英语知识,以及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建立课程框架与学习任务支架。课程框架上,先学西餐食物、饮品、餐具等英文词汇,再掌握餐饮英语对话流程,最后明晰服务要素。学习任务支架方面,课前让学生走访收集资料,课中借多媒体引导分析场景并提出方案,课后促其归纳内容,依场景用英语沟通解决问题。

3.建构情景

课堂正式开始前,设定与学习任务紧密相连的问题情景,激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导入课程内容[12]。鉴于课堂教学主要是课室里进行教学活动,难以完全复刻真实环境,因此需要利用像图片,视频等工具支架构建情景[13]。搭建教学支架要抓住中职学生的兴趣点,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且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的相关英语学习资料,避免目标过高挫败自信或过低缺乏提升。

4.独立探索

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要避免唱“独角戏”的情形的出现,在课堂上要做到“适时放手”。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紧扣教学主题,给予学生一定的谈论自由,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探索未知,自由选择探索的方式,进行独立思考。例如,在旅游英语课堂上,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比用餐服务,自主找错或亮点、发言,借“头脑风暴”构建框架,促其学以致用。

5.合作学习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适当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小组讨论,小组互评等手段促进互动,利用问题帮助旅游英语口语交际构建支架平台,促进课堂英语的学习[14]。借助合作学习,还可以把情景语境支架策略、文化语境策略引入到中职英语课堂上来。最后,在文化语境支架的构建上,教学需搭建文化支架,讲解中西餐饮等差异,助学生实现职场英语地道运用。

6.评价与反思

支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评价是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有效方法。中职英语口语教学要突破以往单一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且适当地记录学生个人课堂表现、作业、课堂参与度及课堂知识的掌握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最后,教师通过创设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课堂收获与学习情况,从而产生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进不断反思课堂学习。

四、结语

支架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兴趣,挖掘了学生潜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教师理论认知不足易致支架构建失败、层次递进缺失;教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不准,支架设置超出或低于学生能力范围等。由于资料掌握方面的不足,本文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后续将继续探讨相关教学问题,完善和丰富支架式教学在中职教学领域的研究,助力中职旅游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姚莉.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高校理科研究,2010,(5)

[3]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75-82+108.

[4]刘长城,张向东.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3(01):45-46.

[5]Raymond, 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Learners with Mild Disabilities[M].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2000,176.

[6]Bransford, J., Brown, A., & Cocking, R. How People Learn: Brain, Mind, Experience & School[M].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 C. 2000.

[7]高艳.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2(19):62-63.

[8]Perry,J.David Unit 5: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ies[EB/OL]. http://www.educa tion.indiana.edu/~p540/webcourse/develop.html.2014-7-12.7

[9]胡爱芬.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旅游课堂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5):114-116.

[10]李勇.试析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38-39.

[11]倪青.浅谈支架式教学及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8(05):60.

[12]程诗云.支架式教学激发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应用研究[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06):61-62.

[13]王妍. 基于支架理论的中高级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14]王雪,谢丹.“问题支架式教学”在英语口语训练中的应用[J].新西部,2019(14):156-157.